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87913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癫痫持续状态急救及护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癫痫持续状态急救及护理探析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作时间和次数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癫痫持续状态用药后情况和各项指标。结果: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24h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3-5d后均无癫痫发作,无人死亡。结论:正确的急救方法和系统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癫痫持续状态的发作时间及次数,有效改善预后,减轻对患者身体器官尤其脑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
2、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6-01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症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癫痫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正确认识和及时抢救癫痫持续状态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癫痫持续状态用药后情况和各项指标,旨在探讨分析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及护理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其中男27例,
3、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37.7岁,癫痫病史1时■28年。病因类型包括原发性癫痫16例,脑炎13例,脑出血或脑肿瘤术后8例,缺氧性脑病3例。40例患者均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为40分钟・2时,脑电图出现轻度致重度异常。其诱发因素包括27例停用抗癫痫药,6例病毒性脑炎,5例大量饮酒后首次发生频繁抽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个月引产术后3d发作,1例血糖高达26mmol/L,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诱因出现癫痫持续状态。1.2急救方法: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解开患者衣领松开领扣及腰带,用压舌板或开
4、口器裹上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也可在抽搐间歇置入咽导气管,以免舌咬伤。用拇指掐人中穴,及时使用止惊剂,将头偏向一侧,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抽搐时不可强行喂水或用强力按压肢体,以免造成窒息或骨折。积极控制抽搐,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液和静脉应用止惊药,控制抽搐发作。给予静脉滴注安定控制抽搐、静滴甘露醇降颅压、补液、服用抗生素抗感染、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抢救措施,同时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减少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间和次数。1.3护理方法1.3.1基础护理:创造
5、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充分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应尽可能的避免口]。1.3.2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美国心理学家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情绪具有暗示感染性。对敏感性高、同情心强者越容易感染坏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及患者家人、朋友、用正性情绪去影响患者。医护人员态度和蔼,镇静沉着,动作轻稳、敏捷、大方、
6、勤快,有条不紊。主动接近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尽可能帮助她们消除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加强护患交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取得成效的关键[2]。重视家庭护理要争取与家属的合作,使他们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家庭护理知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详细讲明注意事项。出院后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复发的危机信号,如有异常变化要及时就诊或返院治疗,严防意外[3]。1.3.3营养支持:对于短期内昏迷的患者,给予鼻饲治疗,24h鼻饲量应在2000・3000ml,给予高热量、
7、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4]2结果4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24h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3-5d后均无癫痫发作,无1例死亡。3讨论癫痫状态多发生于癫痫患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症。癫痫发作应及时抢救。全身性发作的癫痫持续状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更有脑水肿和颅压增高表现。即使积极抢救,病死率仍达3.6%O同时,智力低下、瘫痪和更严重癫痫发作等神经后遗症发生率高达9%-20%[5]0由此可见癫痫持续发作状态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
8、生命,因此医护人员要尤为重视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急救时应首选静脉滴注安定,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做好记录,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并注意防止患者跌伤、窒息和舌咬伤[6]。注意患者长期不间歇服药,换药时过渡换药。及时的抢救和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可以改善癫痫持续发作的时间及次数,减轻对身体器官尤其脑的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239[2]韩仲岩.神经病治疗学[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