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

ID:46584497

大小:2.1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_第1页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_第2页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_第3页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_第4页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了雨洪管理的价值,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措施对雨洪进行利用、控制和管理。天津作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和饱受内涝之苦的城市,在旧城区改造和重新规划开发时对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的原理、组成和设计过程。这一工程遵循水敏城市设计理念,在设计和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实践和验证。项目概况天津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北温带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

2、,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市文化中心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西侧与迎宾馆和天津大礼堂毗邻,总面积约90公顷,地理位置见图1。图1天津市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原为天津乐园,为市中心较为开放的公共区域,周边市政雨水管网排水能力低于1年一遇水平。但由于原有大面积透水性较好的绿地和水面,径流产量较小,雨水基本不外排。开发前地块透水情况见图2。图2天津市文化中心开发前下垫面情况,2002年开发后地块规划情况见图3--图3.2,开发后场地中约56万平方米为不透水新建区,包括了43万平方米硬质屋顶和铺装,如果不采用任

3、何雨洪管理措施,势必产生成倍洪峰,严重威胁这一城市核心地带的安全。图3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平面图,2009年文化中心规划图图3.1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效果图,2009年图3.2天津市文化中心建成后中心湖区鸟瞰基于提升雨洪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化中心的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标准需要合理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一套具有雨洪收集、预处理净化、调蓄和强排结合的综合排水防涝系统经过多轮论证后被采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无法灵活应对地块开发后径流增加的问题。原因是径流扩大量往往会大大增加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规模和造价,破坏自然

4、水循环模式后容易造成内涝,还有附带的面源污染问题。本项目创造性地提出水敏城市(即海绵城市)设计的理念(见图4),即将城市雨洪管理与城市空间开发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运用先进的雨水收集理念,场地内大部分暴雨径流经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过滤、流动进入中心湖存储再利用并得到循环净化。同时得益于调蓄沟的削峰功能,场地内的洪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新性水敏城市设计作为本次工程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具有以下综合性的目标:提高排水防涝的标准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改善自然条件和微气候节约市政排水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维护费用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整合入城市

5、发展之中图4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生态排水防涝设计标准该项目中设计标准参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中相关规定和德国新加坡先进案例的做法引入适合城市中心地块的排水防涝标准:按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采取特大城市中心城区3-5年的标准,雨水调蓄排放标准为三年一遇两小时降雨历时开发后外排径流峰值不超过开发前的径流峰值,中心湖体最高水位和常水位之间容纳100年一遇暴雨可不漫溢。概念设计流程降雨发生后,内排区域屋顶、道路和绿地的雨水将被不同形式的排水沟、入流井和雨水管道汇集,经过沉淀井的预过滤和沉淀,进入地下模块化调蓄沟里。在调蓄沟中,水

6、流得到滞留,雨水峰值变小,并通过终端设置的泵房送至生态净化群落,经过净化过后进入中心湖中储存。流程见图5。外排区域的雨水也会经过收集和沉淀的过程,最后通过调蓄沟滞留后流入市政管网。图5雨水系统流程示意图场地排水分区划定根据场地整体布局和竖向规划,整个场地可划分为22个排水分区流域。其划分范围见图6。其中内排(排入调蓄沟和中心湖后再溢流入市政管网)和外排(排入调蓄沟后进入市政管网)面积分别占场地总面积的53%和47%。图6排水分区管网和设施基本布局经过各分区计算和分析后,设施初步布局见图7。图7排水防涝设施布局方案其系统主

7、要组成包括:缝隙式排水沟:V型横截面缝隙式排水沟和盖板排水沟采用树脂混凝土成品排水沟,能够将雨水高效的收集。沉淀井:通常状况下雨水初期径流夹杂杂质及异物,无法达到进入泵井、管道和湖体要求的纯净度,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调蓄沟:调蓄沟的主体为具有骨架结构的“蓄水模块箱”,其使用高强度的合成物质制造,有着很强的承压能力和超过传统蓄水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中心湖:中心湖面积97900m2,设计常水位2.2m,三年一遇最高水位2.5m,最低水位2.1m。通过调蓄沟和中心湖的串联调蓄,3年一遇暴雨情况下,雨水外排的量将由14.2

8、m3/s减少至0.75m3/s。百年一遇暴雨情况下,依靠中心湖和岸顶标高之间浮动空间(0.9米)亦可保证降雨不外溢,从而保证场地在极端降雨情况下的防涝安全。为了维护中心湖的水质,水体通过自然净化群落以400m3/h的流量进行循环净化,长期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湖体的循环净化系统示意见图8。图8中心湖循环净化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