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支气管结核应用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支气管结核应用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支气管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8月经纤支镜确诊的5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纤支镜下表现。结果:5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乏力、气促、胸痛、咳血。纤支镜下表现为炎症浸润型20例(38.4%),溃疡及干酪坏死型6例(11.5%),肉芽增生型19例(36.5%),瘢痕狭窄型7例(13.5%)。多分布于左侧支气管(51.9%)和右侧支气管(38.5%),主气管仅占9.6%0
2、纤支镜刷检涂片阳性率为38.5%,纤支镜灌洗涂片阳性率为36.5%,镜检后痰涂片阳性率为16.7%,组织活检阳性率为6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支镜是早期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垂要手段,可降低误诊、漏诊率。【关键词】支气管;结核;纤支镜;诊断支气管结核即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变。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升高,支气管结核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并伴冇严重并发症[1-2]o随着纤维支气管镜(
3、纤支镜)的逐渐普及,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得到极大提高[3-5]。本文对2009年3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纤支镜确诊的5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纤支镜下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纤支镜対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対象为2009年3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本组病例均行纤支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菌学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32例,男女比例为1:1.6,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4.3岁,60岁10例(19.2%)。1.2纤支镜检查
4、方法常规使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应用()lympusBFType20型纤支镜进行纤支镜检查,直视下观察患侧支气管及其分支,发现局部黏膜冇异常病变后进行活检和(或)刷检,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检查。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表现支气管结核患者主要临床农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乏力、气促、胸痛、咳血。其中咳嗽45例(86.5%),咳痰31例(59.6%),咳血7例(13.5%),气促12例(23.
5、1%),胸痛9例(17.3%),发热25例(48.1%),乏力15例(28.8%),盗汗18例(34.6%)。2.2影像学特点斑片状阴影12例,肺不张及膨胀不全13例,两肺纹理增粗增多9例,肺空洞2例,肺内条索状影2例,肺内肿块影1例,胸腔积液5例,胸片大致正常者8例。2.3纤支镜下表现2.3.1病变部位主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27例,其中左主支气管4例,左主支气管合并左上叶段支气管4例,左主支气管合并左下叶段支气管4例,左上叶9例,左下叶6例;右侧支气管20例,其中右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合并右上叶段支气管3例,右主支
6、气管合并右下叶段支气管3例,右上叶8例,右下叶3例。2.3.2病变分型炎症浸润型20例(3&4%),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支气管黏膜增厚、充血水肿、糜烂及出血,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溃疡及干酪坏死型6例(11.5%),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溃疡,溃疡底层可见肉芽组织,表面多见白色分泌物、黄色干酪样坏死物;肉芽增生型19例(36.5%),表现为管腔内突出暗红色颗粒状或菜花状肉芽组织,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阻塞现象;瘢痕狭窄型7例(13.5%),表现为管腔扭曲、收缩性狭窄,可见支气管瘢痕形成,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坚硬无弹性。2.3.3检
7、查结果52例患者行纤支镜刷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20例(38.5%);52例患者经纤支镜取病变部位灌洗液,行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19例(36.5%),42例镜检后经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7例(16.7%),活检26例,17例(65.4%)证实为结核。纤支镜、活检、镜检后痰涂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支气管结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好发于青年女性[6]。由于结核杆菌侵入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层,波及肌层其至软骨,对周围组织破坏力强,如延误诊治,可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溃疡
8、、坏死、气道不可逆狭窄闭塞,引起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严重影响肺功能[7]。因此,支气管结核的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因支气管结核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升性,胸部X线和CT检查对该病诊断价值不高,易造成漏诊误诊。纤支镜的普及使用,为支气管结核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而有效的诊治手段。本组患者发病好发于青壮年,60岁占19.2%,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