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ID:46038415

大小:63.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_第1页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_第2页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_第3页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摘要】鼻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骨骨折(NasalFracture)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鼻骨骨折可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关键词】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72-01鼻部易受伤而骨折。外伤性鼻骨骨折是本科常见病。鼻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如运动时有意或无意的外伤、斗殴、交通或工

2、伤事故等。小儿扑跌时鼻部或额部着地等也可引起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处理不当易遗留鼻部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影响鼻腔功能[1]。为寻找准确诊断和治疗手段,将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鼻骨骨折382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2例屮,男315例,女67例,年龄11至68岁,平均23岁,病程1小时至21天。其中拳击伤293例,棍棒等钝器击伤32例,摩托车、汽车等交通事故致伤57例。开放性鼻骨骨折73例,粉碎性鼻骨骨折208例。一侧鼻骨完全脱出1例,伴鼻出血345例。查见一侧鼻背下陷52例,一侧鼻背下陷另一侧隆起2

3、86例。全部患者均行鼻骨侧位摄片。X线片诊断鼻骨骨折358例,其中骨折移位350例。22例患者行CT扫描均显示鼻骨骨折。诊断双鼻骨骨折328例,单侧骨骨折34例,复合骨折20例。1.2整复方法8例鼻骨骨折无移位,不作鼻骨复位填塞。用鼻骨复位钳复位178例,枪状银复位169例,扁桃体剥离子复位20例,开放创口直接复位5例,联合复位2例。2结果用鼻骨复位钳复位178例,一次满意166例,二次复位满意8例,不满意4例。用枪状银复位169例,一次复位满意159例,二次复位满意7例,不满意3例,用扁桃体剥离子复位20例,一次复位满意18例,二次复位满

4、意2例。开放创口直视下复位5例,联合复位2例均一次复位满意。出现鼻腔粘连22例,及时发现分离成功20例。有2例粘连较广,发现较迟,病人拒绝手术分离粘连而后遗鼻腔粘连。1例屮鼻甲与鼻屮隔粘连,1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讨论鼻位于面部中央,突起,易受外伤。且鼻骨上部窄厚,下部宽薄,易于骨折,且骨折类型因外力大小方向而异。临床上以受稍偏于正前方外力出现一侧鼻骨下陷另一侧鼻骨隆起的双鼻骨骨折为多[2]。本组此类骨折占74.9%(286/382)0诊断:鼻部触诊是诊断鼻骨骨折的主要依据2—,也是最基本的诊断手段。绝大部分鼻骨骨折可触及不平、下陷、隆起

5、、骨擦感等。X线接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鼻骨侧位片能清楚显示双侧鼻骨骨折。单侧鼻骨骨折也可见骨折影。本组34例单侧鼻骨骨折有10例在X线上可见骨折影。CT检查可更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复位:我们利用鼻骨复位钳,枪状银,扁桃体剥离子复位均冇较高的一次复位满意率,分别为93.3%.94%、90%。枪状锻在操作台器械盘中即有,卷上少许棉丝即可试行复位,因较细小在鼻腔较狭窄的病例也能成功复位。如鼻腔较宽大,可多卷些棉丝可增加受力面积。尤其在乡镇卫生院无专用鼻骨复位钳时也可行鼻骨复位。笔者认为是较方便理想的复位器械。对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鼻骨骨折

6、可在直视下复位鼻骨。本组遇一例囚木棍击伤鼻部,右侧鼻骨脱落,跌在地上。病人捡回,经清洗浸泡,原位植入。鼻部外形功能均恢复良好。因此对骨折片不要轻易舍弃,尽量原位复位,以达到解剖复位。本组资料复位不满意7例,可能原因为:①就诊迟。有2例就诊时已是伤后第20天后了,闭合复位未能成功。但也有2例伤后20天因鼻部歪斜就诊,经鼻骨复位钳复位获满意效果。故对鼻骨骨折超过2周病人,不要轻易放弃闭合复位。②合并上颌骨筛骨骨折,复位难度增加。本组有2例合并筛骨、泪骨骨折。1例合并上颌骨、筛骨、额骨骨折。③手术医师复位技巧及复查。本组有2例第一次由资丿力浅的医

7、生复位,拔除填塞后未及时复查鼻骨侧位片,再次就诊已是术后一月余,骨折已畸形愈合。木组病例出现鼻腔粘连22例,2例后遗鼻腔粘连,应引为教训。鼻腔粘连可能原因为:①拔除填塞物后未及时清理鼻腔渗出物。②鼻腔填塞时间过长,鼻粘膜糜烂,本组个别病例填塞超过72小时。③复位操作或鼻部外伤时対鼻粘膜的损伤。④病人体质因素。参考文献[1]李学佩•耳鼻咽喉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