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

ID:45022155

大小:3.2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07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1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2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3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4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讲解流程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客体关系的基本概念客体关系的基本概述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客体关系是形成的历程客体关系病理学临床应用A:什么是客体?(即外在客体)B: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很少用于非人化的事物,比较多的指向一些所渴望的人或直接的活动。A:什么是客体表象?(即内在客体)B:外部真实客体在主体内心呈现或感觉到的心理意象,是指一个人内心拥有怎样一个客体。代表着主体内心对于客体的体验、感觉和判断.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基本界定:客体关系是指存在一个人内在精神中的人

2、际关系形态的模式。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客体关系理论概述客体关系起源于克莱因,在把精神分析运用于儿童的治疗中,通过游戏她发现儿童并不是把能量用来控制情欲冲动,而是使用更多的能量构建他们的人际关系世界。在儿童的内心当中存在着一个内在关系世界。且这种关系是以母子关系为原型,它是所有客体关系的基础。较之弗洛伊德的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所看重的是儿童前恋母期的发展。基本观点梅兰妮.克莱因:创新和过渡的理论家梅兰尼.克

3、莱茵于1882年在维也纳诞生。从她结婚并生了第三个小孩之后她才重新开始其专业生涯并专攻儿童精神分析。她在1926年移居伦敦,继续其创新的专业工作直到死于1960年为止。从1921年到1960年的写作生涯中,克莱茵大幅度地扩展了弗洛伊德所开启的有关客体及客体关系概念。她在许多重要领域中都追随弗氏的带领,诸如强调本能驱力来解说动机及人格的形成,但她的某些概念又非常创造性且完全地背离了弗氏的概念。不同于弗氏的对于儿童的理解,克莱茵走出大胆的一步,直接和有问题的儿童进行治疗工作。在那时候的治疗界里面,这是未曾被探索过的

4、领域。她那些年纪轻轻的病人迫使她发展出新的技巧以及对儿童内在世界的新思考方式。她的观察以及创造性的使用游戏使得克莱茵发现到儿童的心理世界其实是充满着原始且野性未开化的冲突、谋杀与爱欲性的冲动。在寻求试图了解此一新领域的同时,克莱茵摘取弗氏理论作为其研究发现的脉络背景并保留本能驱力的概念。她以本能的脉络背景探讨其创新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基本观点偏执-分裂状态两种基本状态:抑郁状态克莱茵认为:婴儿在子宫内处于一种完美状态,当他出生那一刻起就经历着第一次创伤。基本观点:生与死相互斗争,生命是被“创造与毁灭之间强大而

5、神秘的内在斗争”所控制着。基本观点费尔贝恩:一个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费尔贝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于炮兵队服务退役之后,在1926年完成其医学及精神专科训练。他大部分的专业生涯都是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渡过,在那里虽然专业领域上比较孤独,但多少因其积极介入英国精神分析学会而获得平衡。梅兰尼.克莱茵的理念深深触动了他,他自己的思想,是基于他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并在1930年代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的著作中体现的。在所有研究关于客体关系理论的人当中,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模式是最“纯粹的”,也就是说,不含生物学方面,完全是

6、心理方面的。这是一个和弗洛伊德动机与人格模式非常不一样的模式。梅兰尼.克莱茵对关于内在客体有其创新,但仍保留弗氏对本能驱力及生物学的强调,这是费氏所极力反对的。他宣称他所发展的是一种纯正的人格心理模式,是对弗氏的重新修正及完成。基本观点论述中心在于依赖被体验的方式以及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被结构化得并入儿童的自我之中。三个阶段婴儿期的依赖阶段:儿童从心理上与主要抚养者融为一体“原始认同”过渡阶段:好的客体→理想的客体兴奋性客体坏的客体拒绝性客体成熟的依赖阶段基本观点马勒:个体的心理诞生马勒,一位医师及精神

7、分析师,1930年在维也纳作为一位儿童分析师开始她的职业生涯。1938年,她离开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儿童服务中心的精神师。马勒在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儿童精神病的概念。并把她的观察范围扩展到正常婴儿和他们的母亲。通过对母婴相互作用的重复、外显行为的观察,马勒对发生在儿童内心的词语前心理过程进行了推断。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前的内心事件的描述和陈述,为心理发育和客体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马勒认为早期共生状态的未完成的危机和残留物以及分离并成为个体的过程,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际关

8、系。基本观点在马勒看来,成熟的整个顺序,就是儿童从对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践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如下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分离个体化:分化亚阶段、实践亚阶段、和解、原欲客体恒定亚阶段基本观点温尼科特:具有独特视角的儿科医生温尼科特,一位英籍小儿科医师,从1950年到1971年,进行了大量的写作,很难将其理论安排到适宜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分类中。他的许多著作及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