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

ID:43585082

大小: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1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_第1页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_第2页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_第3页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_第4页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产业分工变化及我国的对策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全球最人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富士康将在巴西投资12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公司生产Ipodo这是富士康公司迄今为止对台湾本岛和大陆以外最大的投资计划。这也是金融危机以后跨国公司尤英是非金融类跨国公司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引发一个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导致现冇的东亚生产网络发生变化。这就必须从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后影响全球产业分工的因素等方1何进行全面的分析。一、现阶段产业东亚分工格局形成的原因(-)广场协议推动了日本产业加速转移二战结束以后,

2、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日木经济在短期内实现了腾飞。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逐步显现,口本在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式,逐步将纺织、机械、钢铁、化工、低端电子制造等已经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依次传递给“亚洲四小龙”、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而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地区抓住时机,有效利用日木资金、技术和市场,迅速提升产业实力,实现了自身经济增长。在这个产业调整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口本产业竞争力急剧提高,在丰出、索尼等日木公司的带领下,日本

3、产品开始潮水般涌入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也随之急剧扩大。1985年,口本对美国的出口达到805亿美元,顺差达到465亿美元。“广场协议”之后,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对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木企业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根据日木贸易振兴会2000年对在东盟有投资的977家H本企业的调查,70%以上的企业是在1987年以后开始对东盟进行投资的。而在此之前,口本对东盟的投资主要还是以政府援助的政策性项冃为主。日本对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逐步形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雁形”分工模式。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逐步确立建立社会主

4、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开始承接包括H本在内的产业转移,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外资的集聚地,我国逐步成为“雁形”分工模式中重要一环。(二)IT泡沫破灭促进了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广场协议之后,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有效改造。经济增长是通过两种方式创新推动的,一是凭借在高科技方面的绝对竞争力发展和扩展了IT产业,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又一种新的业态。二是通过IT产业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美国

5、新经济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与以前相比完全不同的业态,吸引了与以往相比更多的企业和资木的进入,而大量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的提前到来,2001年IT泡沫的破灭和随之而來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过度拥挤最终导致的结果。IT泡沫的破灭加快了美国产业向外转移,具备了良好基础设施和人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无疑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而美国对中国的产业转移触发了欧洲、日本、东亚(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的相关产业竞相投入屮国的高潮。2004年屮国一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流入地,最终促进了东亚生产网

6、络的形成。二、金融危机对全球产业分工可能的影响(-)整体分工格局不会出现大的调整从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影响看,广场协议、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美国1T泡沫破灭是影响现阶段分工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三次事件导致了一些局部地区优势相对于其他地区出现了明显上升。而此次金融危机与以前三大事件最大的不同在于,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打击是全面性的,并没有出现一个地区相对优势经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凸显,因此在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调整。从技术层面看,如果说前面所述的三大

7、事件是催化剂,则技术本身的发展则是推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主要源动力。但是技术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一个技术从雏形到大规模应用并成为国际分工主要对象往往要经丿力数十年的发展丿力程,最典型的就是IT技术,从发生到真正对产业分工产生影响,经历了4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绿色、低碳成为技术调整的流行词,但是考虑到除了一些节能技术早就在日本等国家人规模应用以外,其余包括•新能源技术等目前还是处在实验探索阶段,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目前还不足以成为推动国际分工的主要力量。从产品性质看,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电子产品的性质有密

8、切联系。从生产环节看,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从上游到下游经历了从技术密集到劳动密集的明显变化,加之电子产品质量较轻,运输成木较低,因此可以将各个生产环节按照要素禀赋的差异配置在不同地区,这一点汽车产业就很难做到。而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要素禀赋的差异适应了电子产品不同环节的需要,从而产生了东亚生产网络。目前各国正在争相发展的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