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论文札记

钟启泉论文札记

ID:43574535

大小:38.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钟启泉论文札记_第1页
钟启泉论文札记_第2页
钟启泉论文札记_第3页
钟启泉论文札记_第4页
钟启泉论文札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钟启泉论文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发霉的奶酪一《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钟启泉有宝华•全球教育展望.Vol.33.No.10.2004P3【摘录】一、关于教育价值观■亠7l=i教育价值观是评判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或尺度,它既是人们对教育活动进行客观认识和主观判断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积淀和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所谓精英主义教育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是培养和选拔精英人才;这种人才是对以学科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所有“高级”人才的总称。精英主义教育还催化并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催化并加剧了应试主义教育的盛行,将教育的各个阶段异化为更高一级教育的预

2、备阶段。人众主义教育并不排斥或放弃精英教育,它只是将教育发展的重心由偏向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关注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通过接受教育却能适得其所。从当今世界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全面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作为本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因为各国已经认识到,国家强盛和未来国力的增强不再仅仅取决于所拥有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多与寡,而是取决于木国全体国民素养的高与低;国民素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学科专业素养,而是整体、全而的索养。《“轻视知识”》一文所流露并试图进行渲染的是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和应试主义教育模式。P4【摘录】二、关于知识教育静态的

3、知识观,为在知识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简单地授受提供了理论支撑,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者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整、准确、不折不扣地掌握书本知识,至于这种知识观下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轻视知识”》一文所极力倡导的教学认识论倒是做出了比较“精细”的描述。静态的知识观是对知识片面、机械的认识,它对知识和认知的理解不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是不科学的,因此,对教学过程刻画得越“精细”,则越远离真理。【札记】“移花接木”将王策三在《轻视知识》一文中所讲的“讲授法”等同于“静态的知识观”,实在有乱扣帽子之嫌。【摘录】动态的知识观。……随着认知科学、脑科

4、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在人类知识的逻辑范畴中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Z别,但在获得这两种知识的过程中,二者会自然地产生相互作用,即个体的直接经验参与并影响间接经验的获得几而个体业已获得的间接经验又直接作用于直接经验的获得,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始终处于互动状态,个体的认识过程是连续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我们将这种对知识的认识称为动态的知识观。对于个体而言,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样,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论断的含义有二:第一,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现成知识

5、的现象,注重加强学纶对其他知识的掌握:第二,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现象,注重利用更多的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方式进行知识教育。P5【摘录】三、关于继承与借鉴继承……在新课程中,我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而时习”、“躬身践行”、“不排不启,不愤不发”、“知行统」、“尊师重教”、“厚德载物”等思想都被继承下来,成为指导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思想。在继承中需要弄明白的两个问题:第…,何谓传统?教育所继承的传统具体指什么?第二,改革是破与立的行为,只立而不破不是改革,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肯定需要大破和大立,

6、特别是在确立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时,“重起炉灶”往往不可避免,这难道有什么可以置疑的吗?!何况为稳重起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先立后破”和“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可见作者在挥起大棒喊打吋,并不知道往哪里“打”和“打”得是否合理。借鉴……就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而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和模式大都是从西方世界借鉴而来,世界各国也大都经历了这种以西方为蓝本改造本国教育制度和模式的教育近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来的教育经验和木土教育文化逼过相互交融纶成符合木土实际的新事物,新中国的各项教育事业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审视今天

7、,冋望昨天,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是世代祖先的“传家宝”,哪些是异国他乡的“舶来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性地汲取了国外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和经验,提出了诸多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改革举【我的注释资料】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百度百科)“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來理解校木课程是“以学校为木”“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

8、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屮,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來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