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红楼梦》的天命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10月第27卷第10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AnqingTeechersColtege(SocialScienceEdition)Oct.2008Vol.27No.10试论《红楼梦》的天命意识高天成(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8)m*:《红楼爹》具有鲫明的反封建怠识和人本思想,但也有另一种与之不相製合的观念,即用佛道思想否定世俗社会,用命运观念解释人生,整部作品充的悲剧和宿命思想。这种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意识是不应该被忽略的。高驹续写部分涉及较多算命术笄中国命理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民俗
2、文化的生动体现,值得关注和研究。关■词:《红槎步》;天命观;宿命论;■育,算命术中图分类号:1207.411文敝标识码;A文■壊号:1003-4730(2008)10-0089-07•收稿日期:2008-09-03件者简介:高天成■男•河北保定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的反封建意识和人本思想鲜明而独特,这是曹雪芹对生命本原所作的深刻探讨,其意义超越了时代、民族,乃至超越了作者本人的世界观和创作意图。不过,曹雪芹思想意识中也冇许多与反封建思想不相契合之处,他用佛道思想否定世俗社会,用命运观念解释
3、人生。这不等于否定人生,相反他热爱生活,淄慕真挚的爱情,正是这一切难以企及,才不得不将“悄”和“色”纳入••空空”世界。本文试图探讨首雪芹(包括高鄂)的天命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秘文化,这是窑雪芹常被后人忽略的另一个精神世界。-、■■芹的天命观与宿命论思緻人类最关切的是命运,体验最深的是命运,人类体验世界最大的谜也是命运。早期原始人面对变化不定的大自於,无所适从,便相信有一种神秘力議主宰祷一切,这就超命运。中华文明有关命运的的观点源远流长,古人认为人黨天地之气而生「受命于天”在甲骨卜辞、秣器铭文中不止一次出现广天难堪,命靡常”(《书•咸
4、有一徳》,“天命不于常”(《书•康诰》),成为周人的共识,孔子就慨叹“大我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伤不仅仅是纯然的外在力肚,夭命可以“自度”,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J古代苦述多冇与命运相关者,如《淮南子》:“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扬椎《法言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为命,……命不可避也。”王充连国家••盛衰治乱”也认为是命定的,“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拄教”。天命论在“三教合流"后杂糅了“自然”、“因果”等观念,简直狀是“宿命”的同义词。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和意志支配之下,具有一定的预定目的性,
5、因此,人们对于自己所能支配和操纵的事物,往往认为它们服从于人的意志和命令。把这种情况移植到宗教世界,那就把人的意志和命令异化为所谓神意或天命,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然世界和人间生活是按照神意和天命行事的,服从于神灵的支配和操纵。持天命观者相信神灵经常关心并干预包括自然进程和社会人事在内的世界事务,这种茨兀、和干预,有的与人为善,为人谋福利;有的则与人作对;为祸于人,故而在许多宗教体系中,神鬼世界的构成都有善恶、正邪之分,最基本的凍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爲中国民间普遍认同的报应观念正是如此。操控人类世界事务的天命,也就具有了道衝伦理
6、的性质。《红楼梦》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批判,对美的理想世界充潢向往,是建立曹雪芹的天命思想上的。曹冒芹认为命运决定于人降生现世之前,大仁者应运而生,有修治天下之功,大仁者降生天下大治;大恶者应劫而生,扰乱天下,大恶打出世天下大乱。天地间正代“清明灵拓”,邪气“残忍乖僻”。康受正气则成为仁者,麋受邪气成为恶者。更多的人臬赋正邪两气,上不能成为仁人君子,下不能成为元凶大恶,只能是芸芸众生。麋受“聪俊灵秀之气”,处在千万人之上,索受“乖僻邪選之气”、不近人侑世杰的处在千万人之下。廉赋正邪两气的出身在“公侯富贵”之家的或许成为悄痴情种,出身在“诗
7、书清贫”之家的或许成为逸士高人,出身在“薄柞寒门”的或许成为奇优名娼,“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脂砚斋责备宝玉“有情极之毒”、••一生僞僻”,可见宝玉始终具有叛逆性格,他在出生时就臬受正邪两气一“聪俊灵秀之气”和“乖僻邪谬之气”,又出身在“公侯富贵”之家•最终成为情痴情种。周汝昌认为“正邪两赋"是雪芹观察思考了很多很久之后,对宇宙群生,地灵人杰的一种哲理的总结,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异说'•・・・••《红楼步》有一个'思想纲领'就是正邪两赋论,是它统帅全书”⑴。仁相对于恶、运相对于幼而存在,事物有盛衰,有强弱,有始终,有正邪。中国传统哲学认
8、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双方的对立,既增长了自身的势力,又抑制了对立面的势力。双方衽此消彼长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平平循时,便圧事物灭亡之日,潮屆潮落,相生相克,构成了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作者借史湘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