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ID:41854875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说“木叶”》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木叶》【学习目标】1.品味文屮诗句,理解古代诗歌屮“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喑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

2、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屮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來,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二、文学常识林庚(1910年2月22B-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o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岀

3、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纟相,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屮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岀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2006年10月4日

4、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三、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W()灼灼()寒砧()窸窣()筌()冉冉()翩翩()征戍()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袅琅盅枭朗蛊燥迢褐噪诏・蝎躁苕羯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袅袅(nido)漂泊(b<5)不落于言筌(quan)B.皎皎(jiao)橘颂(jd)心有余悸(ji)C.窸窣(sti)桅杆(wei)蛊惑人心(gd)D.寒砧(dian)迢远(tiao)接踵而至(zhdng)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绵密灼热歧路箫瑟B.聒噪纱锭漂零沼泽C.传

5、诵涔涔饱满关键D.钟爱潜藏捣衣干躁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随着北半球地区暑热、秋凉渐近,甲型H1N1流感正进入了新的蔓延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的“第二波”蔓延。(2)他根据新疆区域特点,推行乔、灌、草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了沙漠化的推进,稳定和扩大了绿洲,使局部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3)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的工作环境屮,为油气田的开发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A.消逝遏止艰苦B.消失遏止坚苦C.消失遏制

6、艰苦D.消逝遏制坚苦答案:1.y(inzhudzhenxisuquan{rdnpianshu1.袅袅/枭雄疏朗/琳琅蛊惑/洒盅干燥/噪音/急躁迢迢/下诏/红苕褐色/竭尽/羯羊2.D解析:“砧”应读“zh@n”。3.C解析:A项,“箫”应为“萧”;B项,“漂”应为“飘”;D项,“躁”应为“燥”。4.A解析:消逝:用于抽彖事物消失至无,如声音、时间等;消失:逐渐减少以至看不见,一般用来指具体事物。遏止: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

7、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艰苦:艰难休I苦,常用來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坚苦:坚忍刻苦,常用来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四、整体感知1.“木”在形象上有儿个艺术特征?答案提刀£:“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其次它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

8、子。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前三段“引子”中说,古代诗人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第7段说,“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而4、5、6这三段是解说原因的。那么,你认为解说清楚了吗?用自己的话解说。答案提示:“木”与“树”,一字千里。古代诗人之所以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