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

ID:4113654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8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_第1页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_第2页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作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劳务大量输入衍生的产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在探讨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提出对策,以期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应对心理不适与失衡。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TheResearchoftheChildrenofMigrantWorker  inMentalHealthandCountermeasures  ZHANGYan,SHAOFeixue  (Coll

2、egeofPoliticsandEconomics,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anxi710119)  AbstractThechildrenofmigrantworkershavearousedsowideconcernamongthepublicthatnoonecandenythatwetakesomeactionstopromotetheirdevelopmentofphysicalandmentalhealth,whichisofmuchhelptoourharmonioussociety.Takingintoaccountallthef

3、actorsforthequestion,thisarticlegivesomesolutionsintermsofgovernment,schoolandfamilyinordertogetthechildrenofmigrantworkersoutofthepsychologicaldilemmas.  Keywordschildrenofmigrantworkers;mentalhealth  0概述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从农村到城市,既有别于农村孩子,又有别于城市儿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内心都经历了一个起落的过程。他们正

4、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心正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对于外界事物的转换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通过心理的冲击反映到行为的失范,长此以往,又会反作用于心理,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缺失,从而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随迁子女的心理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心理健康问题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难以消除的自卑感与失范行为多发两个方面。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凸显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体现在:(1)社交方面处于被动。在与城市学生的交往中,随迁子

5、女的自卑感与被动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随迁子女认为自身的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不愿意与城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往。虽然调查数据显示接近30%的随迁子女都有城市身份的朋友,但是访谈发现许多随迁子女在与城市学生的交往中心理压力偏大,敏感程度偏高,在某些方面过于小心谨慎,以免遭到城市学生的耻笑。因此,较多随迁子女的交往大多仍局限在随迁子女群体之间,试图在同样遭遇的群体中寻找慰藉,与城市学生只限于浅层次的交往。与城市学生良性交往的缺乏,使得随迁子女很难在新环境中培养开朗的性格、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无法拥有广泛的交际圈。消极影响进而反作用到心理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使随迁子女的社交被动处境在短时间内

6、难以改变,自卑心理难以克服。(2)敏感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基于对自我身份认知的不明朗以及对家庭条件的不自信,随迁子女对自身的评价也呈现出偏低的态势。有老师表示成绩较好的随迁子女学生在许多方面过于谦虚,不够自信,较之城市学生,他们争取展现自我的机会的积极程度偏低。同时,有些心理过于敏感的随迁子女学生会将老师善意的批评和同学的玩笑理解为对其的讽刺嘲笑,从而对周围的同学与老师产生敌意,走进心理困扰的怪圈。  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地位使得随迁子女在主观幸福感、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与当地学生有一定的差异。随之产生的失范行为较之城市学生也较多,发生的前提与原因主要凸显在两个大方面上:

7、客观环境造就下的体现与学生自发性行为的主观体现。  客观环境造就下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性格呈现孤僻内向。调查发现,对孩子的物质满足与安全是近乎50%以上的父母重点关心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成为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的真实写照。孩子的诉求,得不到父母的倾听,新环境下的抑郁、烦闷无法通过与父辈的谈话得到劝导和解决,与父母心理上距离感的拉大,孤独等负面情感开始产生,从而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