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40188
大小:360.8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7-23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说明与实施建议首都师范大学2012.5.5一、“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从“实验稿”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挑战性强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综合课程从品德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看: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二、“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原则强调公民素质的时代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尊重儿童地位和经验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赵亚夫:《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4期。三、“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立场教
2、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总结说:一以贯之地凸显“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与时俱进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一以贯之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特征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入到各科标准中。一以贯之地倡导新的知识观,精选课程内容,关注生活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强调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地从课程标准层面遏制学生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一以贯之地强调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一以贯之地坚持课程改
3、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一以贯之地强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协商的课程文化,与时俱进地进一步推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四、“品生”“品社”课程标准文本解读主要方面:新、旧课标变化在何处?基本思考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实施策略?主要参考文献标准修订组编写:《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高教社)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高教社)张貌聪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生活》(北师大出版社)赵亚夫著
4、:《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北师大出版社)1、修改标准的相关政策依据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10
5、月,党的十七大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进大会报告;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2006年6月5日胡锦涛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6、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0104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在方法上我们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不仅在知识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不是分数能代表的。2011年9月9
7、日,新华社全文发表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的重要讲话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困难;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倾向很严重。3、从《标准》(2011年版)前言看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
8、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