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ppt课件

《神经生理》ppt课件

ID:40135872

大小:1.4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7-22

《神经生理》ppt课件_第1页
《神经生理》ppt课件_第2页
《神经生理》ppt课件_第3页
《神经生理》ppt课件_第4页
《神经生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生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元的功能、突触传递和反射活动规律等基础内容。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第九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脊髓周围神经按解剖部位按有关功能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躯体神经感觉(传入神经)运动(传出神经)躯体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植物性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复习:中枢神经神经系统全貌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neuron)1.基本结构2.主要功能(1)机能性作用(2)营养性作用①感受刺激、引起兴奋或

2、抑制②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抑制进行综合分析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二)神经胶质(neuroglia)1.基本形态周围神经系统:雪旺氏细胞(图)等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图)等2.主要功能(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4)绝缘和屏障作用(5)摄取和分泌递质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突触传递(synaptictransmission)1.突触的分类(1)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类轴—树突触(图)轴—体突触(图)轴—轴突触(图)(2)根据突触性质分类化学性突触(chemicalsynapse)电突触(electricalsynapse)2.

3、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图)电突触(图)二、突触传递与非突触传递返回返回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一)突触传递(synaptictransmission)3.突触传递(图)兴奋性突触传递机理抑制性突触传递机理4.突触传递的特征(1)突触传布(2)突触延搁(3)总和作用(4)兴奋节律的改变(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返回返回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二)非突触传递(non-synapticchemicaltransmisson)曲张体(varicosity)(图)(三)电突触传递(electricalsynaptictransmission)缝隙连接(gapjunction

4、)(图)二、突触传递与非突触传递返回Chemicalsynapse返回Electricalsynapse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一)突触传递(synaptictransmission)3.突触传递(图)兴奋性突触传递机理抑制性突触传递机理4.突触传递的特征(1)突触传布(2)突触延搁(3)总和作用(4)兴奋节律的改变(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下一张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二)非突触传递(non-synapticchemicaltransmisson)曲张体(varicosity)(图)(三)电突触传递(electricalsynaptictransmission)

5、缝隙连接(gapjunction)(图)二、突触传递与非突触传递返回Nosynapsetransmission返回Gapjunction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一般是指通过非经典突触联系的方式作用于效应细胞的传递物质,它由神经细胞释放后,扩散到周围的靶细胞与其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因为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着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

6、递的效率(例如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神经调质。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一)神经递质1.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去甲肾上腺素(3)肽素2.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单胺类(3)氨基酸类(4)肽类肾上腺突触的递质化学MAO,单胺氧化酶;NE,去甲肾上腺素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二)受体受体(receptor):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或调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1.胆碱能受体M型受体N型受体N1受体N2受体2.肾上腺素能受体α受体α1受体α2受体3.中枢内递质的受体β受体β1受体β2

7、受体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arc)(图)二、中枢内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聚合式(图)辐散式(图)链锁式(图)环式(图)三、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单向传布中枢延搁总和兴奋节律改变后放易疲劳性返回返回聚合式返回辐散式返回连锁式返回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四、中枢抑制(一)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图)(二)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1.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collateralinbibi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