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播学中的公共危机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管理与传播---------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传播公共管理与传播----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传播公共管理与传播---------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传播目录一、选题背景2(一)现实意义2(二)现今传播特点2(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2二、存在的问题3三、分析:不同的传播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3(一)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公众3(二)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4(三)政府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4四、相关对策建议5(一)建立畅通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5(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信息互动56公共管理与传播----
2、-----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传播一、选题背景(一)现实意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常常会由于各式各样的信息的传播扩散,会使得危机事件处理越发复杂。同时由于往往伴随着伪信息的盛行和传播,对危机的管理和处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体是传播实现所必须的条件之一,在我国由于传播体的日益多元化,传播体之间关系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和互动度,均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危机的管理产生越发复杂多样的影响,公共危机的处理变得越发复杂和困难,寻求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越发显得困难。并且由于伪信
3、息的传播与公共危机事件一脉双生,增加了公共危机事件本身的“噪声”,使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因不确定性增加而变得困难并付出额外成本。因此,研究传播体在公共危机处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之间相互存在的客观关系,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现今传播特点1、主体多样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多样和丰富,由于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由于自身信息的丰富,传播欲望得到极大扩展。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各种组
4、织出现,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扩展和补充。由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组织与政府之间也必须进行相关的交流沟通。而政府为满足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经济控制等等职能,必须通过相关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因此,政府、个人、组织之间产生了相互的传播关系,传播主体不断丰富。2、过程零碎化由于传播途径的丰富,以及人们对于事物探知的需求,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性越发苛刻。为满足公众需要,大量传播体往往对于事件的某一时段、某一方面进行快速地传播,整个事件传播过程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状态。(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公共危机管
5、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在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但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则是近年的事情。因此,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危机、公共危机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简单地说,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索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二、存在的问题6公共管理与传播----
6、-----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传播1.公众获取公共危机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政府发言之后才会得知确切消息。2.公众对于不同渠道的信息采取不同的信任程度。对于大多数信息传播体,缺少足够的信任度。3.对于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和公共事务,大多数人由于自身阅历或者其他条件限制,采取了跟随大众的态度。人云亦云。4.对于危机信息,社会中的人更多保持的是一种好奇和同情,并没有急切的参与欲望,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淡漠,这是由人的本性所产生的。三、分析:不同的传播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一)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公众公共危机中,
7、无论政府和媒体是否采取应对措施,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强烈的信息需求驱使公众从最初不知所措的心理恐慌转而参与到积极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来。这种参与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于信息的主动获取和对于信息的传播,也就是说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公众既是危机信息的接收方,也是危机信息的一个传播方,就如同在社会生产中,每个劳动力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首先,从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来看,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公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公共危机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公众对于危机信息的获取主要还是希望通过媒体。当公共危机时
8、期主渠道信息缺失,公众的信息需求在政府和媒体那里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通过人际传播、网络媒体、境外媒体等其他途径,获取、选择、评价并互传有关信息,以非典为例,在政府实行信息公开之前,2003年2月8日广东关于非典病情的信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送4000万次,第二天传送4100万次,第三天传送4500万。同时,互联网论坛和电子邮件也在传播同样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