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研究性学习

论语研究性学习

ID:39563659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论语研究性学习_第1页
论语研究性学习_第2页
论语研究性学习_第3页
论语研究性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语研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读“仁”——《论语》的研究型学习报告据说,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九次,可见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的重要程度。虽然“仁”字的每一次出现都没有一个相似的说法,是我们难以从中概括出“仁”的全面的概念,但每一次的不同说法无疑都在向我们透露“仁”的某一种特性,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仁”的意义。这里我就从几个方面的几个例子来阐述我对“仁”的理解。正面解释“仁”:Ø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一则最为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仁”。为什么“仁”就是爱人呢?墨子在后来给出解答。“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2、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仁”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是用来解决天下的祸乱,而祸乱之本在于不相爱,所以“仁”就要求我们爱人。仁者爱人,看似简单,其实却大有深意:爱要如何表现?当然是用乐来调和;人有哪些人?当然是用礼来划分。而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推崇的礼乐之道正在走向覆灭,此时想要爱人何其不易!想要做到仁,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爱人”这两个字,不论我们是否能从儒家的方式来理解,它都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化作

3、仁慈,善良和同情。中华民族是温和的民族,我想这和“仁”的关系就在此吧!Ø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一则同样是为人熟知。孔子在这一则中不仅提出克己复礼来达到仁的境界,更提出四项基本的做法。克己复礼往往被认为带有“禁欲主义”色彩,主张通过克制自身的私欲来使行为符合礼教。这样看来,追求“仁”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然而我认为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幸福的过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自己七十岁时的评

4、价。如果一个人能够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那他就能享受到一定限制条件内的最大自由。同样,如果一个人能心中向仁,能够自觉地遵守那四项做法,那么他并不感到拘束,而会为不违仁而感到自在。Ø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这一则相比于“爱人”的对外,更像是对自身的要求。先难而后获,近似于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俗话,当然也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雅句。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有付出才有收获,面对自己的努力的回报,仁者是相当快乐的。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仁者当然是光

5、明磊落的。扯得更远些,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历过“难”的人,才能在“获”的时候,理解那些仍处于“难”的阶段的兄弟,从而才能更好的爱人。Ø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一则孔子提出“近仁”的说法。刚毅,应该是指坚持真理,不为他人所动。木讷,通常有反应迟钝的意思,但也包含诚实的意思。一个人刚正不阿,坚持不懈,但容易显得死板拘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孔子也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不要愚忠。所以刚毅到了木讷的地步,不能算仁,只能算“近仁”。这句话同时也体现了中庸之道,即极致不是最好,只有适当才是好。不过,“近仁”也说明这种做法也有可取之处。刚毅的精神的确是难

6、能可贵的,这里我不禁想到一个广告:一个年轻人在奋力地攀登一座由废弃电器堆积起来的山,一路上不断有人劝他放弃,而他只是大声吼着:“我听不见”,终于登上顶峰。的确,这样“不听老人言”的人,我们曾用“钻牛角尖”,“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来形容他,但他最终还是用那带傻气的刚毅战胜了那句“你不行”!举例说明“仁”:Ø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Ø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

7、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两则在上课时已经讨论过了,总结一下。孔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管仲的小的不仁不义,不追究,不以偏概全。而管仲的大仁大义,着重体现在“民至于今受其赐”。这说明,在孔子看来,“仁”应该首先表现在爱人方面。孔子也同意礼是仁的表现形式,虽然君子要求文质彬彬,但如果一个人不守礼,可做到了“薄施于民而能济众”,就不能否认他是仁者。Ø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