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08415
大小:20.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7
《浅谈智永的书法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智永的书法艺术——“精熟过人”院系:艺术学院班级:美术学(书法方向)133学号:20130424320姓名:李璐浅谈智永的书法艺术——“精熟过人”艺术学院美术学(书法方向)13320130424320李璐【摘要】智永在书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上攀钟繇、王羲之笔法,下开唐人楷书先河。传“永字八法”即为智永整理钟、王书论所得。永字八法即永字的八个笔画,“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挑为趯、左上为策、左下为掠、右上为啄、右下为磔。”陈思《书苑菁华》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于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宏八法,次
2、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关键字】智永真草千字文永字八法公元581年,杨坚(即隋文帝)即位,改元开皇,国号隋。公元589年即开皇九年,隋灭南朝陈,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分裂,统一了国家。隋朝的历史虽然短,只经历了两代皇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81年-604年)和隋炀帝杨广(公元605年-618年),但隋朝在各方面都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成为灿烂的唐朝书法文化的先驱,为唐代书法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文化上,隋朝帝王对于丹青翰墨的重视不减前朝。隋文帝灭陈时接收了陈的法书名画八百多卷。隋炀帝更是
3、在洛阳观文殿后建立“妙楷台”和“宝迹台”。妙楷台收藏法书,宝迹台收藏名画。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历周至隋,初并天下,大业之始,后主频求其书,往往有献者。”又云:“王师入秦,又于洛阳擒二伪王,西京秘阁之宝,扬都扈从之书,皆为我有。”可见隋代收藏不少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后来也都成了唐朝内府书画收藏的基础。思想上,隋代儒、道、释逐渐走向融合。两代皇帝曾下令对儒、道、释经典、论著作大规模整理、抄写,这也为书法的普及提供了机会。教育上,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隋设置了“书学”,对书法进行高等教育,并有“以书取士”的措施促进书法
4、普及、提高和发展。此期书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承继北朝的隋代铭石之书;二是继二王书风的墨迹及碑文。书法理论也颇丰,出现智永《永字八法》和智果《心成颂》。因为出于对智永的喜爱,所以详细介绍一下。智永,俗姓王,名法极,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南朝陈、隋年间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王羲之七世孙,世称永禅师,以书名世。智永禅师善书,工真、行、草、章草诸体。唐张怀瓘《书断》把他的章草、草书列入“妙品”,隶书列入“能品”;并记载,隋炀帝曾对智永说:“和尚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书史会要》称智永“笔力纵
5、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为一时推重”。相传智永禅师曾写《真草千字文》八百多本送浙东诸寺。《真草千字文》是智永书风的典型代表。隋智果、僧述、僧特,以及初唐虞世南等均出于智永的门下。智永的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永字八法”的书法理论。当然,“永字八法”是谁确立的?是王羲之?张旭?或智永?有争论,但目前基本定于智永。①所谓“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内藏毛笔书写的八种笔法,每一笔都极具代表性,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中点画提回的精妙。细分来看,“永”字的第一笔是侧(点),即点为侧,意义乃如鸟之翻然侧下。中国书法讲求点的顿促之感、跳跃之美。在“
6、永”字中,虽是第一笔,却有定位之功,若无挺拔之力,全字则气力不足,走势不明,是书写中的第一个难关。若运笔急促而缺乏发动之力,则形成一个内向之圆,隔绝于天地,孤立无助,自是败笔。写书法之人都懂得,点之笔锋落下处,要正侧呼应,圆方兼备,有含有拓,方可自成格局。“永”字的第二笔乃是勒(横),即横为勒,意谓如勒马之用缰。勒,得自在于毛笔的矜持拿捏之力。横的笔画较长,且又无定数。行笔过快,过于流畅而无运腕,则显得笔画较长,力弱断线,空洞肤浅;若瘀于一处,则凝而无力,短而无气,沉滞丑拙。所以横笔仿佛如驾马一样,要体现出“逆入平出,有往必
7、收”之美,不可蹵步不前,又不能信马由缰,而是需要拿捏缰绳,有放有收。“永”字的第三笔是努(竖),即竖为弩,意义乃如弓弩一般,使钩笔转角折锋轻过所形成体势。最讲究折角处,要疾牵微开,体现出力度之美。若用笔过缓,则籯弱无力,则失之于伤;若用笔过疾,则轻浮油滑,矢之于浅。“永”字的第四笔是跃,又作趯(钩),即钩为跃,意义乃如跳跃般的模样。苏轼说贾谊“趯然有远举之志”,是指他有飘然远举之志。从中可以趯笔作为从笔锋转接过程中的连带之法,应具有跃动、飘逸之美。这一钩需将腕力集中于一点,下笔果断,力量集中,在笔锋触及之处,提笔如跃,不带丝
8、毫犹豫。“永”第五笔是策(挑),即提为策,意义乃是如策马之用鞭。挑是横的顿笔回锋之势,要求如鞭掠过空中,疾起疾落,力度内敛,了无印痕。《永字八法评说》认为“策笔仰锋竖趯”,即是说策与趯相近,都在于巧劲的运用,两者同样要求下笔之快,得势之均,力度之疾。以扬鞭之动作来比喻此笔,足见成动态之美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