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职业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方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方略庄西真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10、12、3做校长难,做职业学校更难,做优秀的职业学校难上加难。一、先介绍几个概念◆课程: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的内容总和。它在学校中是以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辅助材料等形式出现的。◆领导:有名词的领导和作为动词的领导。作为动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行为过程。◆课程领导:针对学校课程事务所开展的各种领导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校课程质量,改进学校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校长的课程领导: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
2、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行为。校长的课程领导涵盖校长的课程意识、课程素养,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课程管理,对教师团队的指导、科研引领等方面的内容。二、为什么要强调职业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主要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课堂、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四个要素。内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品质与特征。学校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其构成要素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由于课堂这样一个学校最基本、最普遍的细胞的存在,由于课程这样一个独特形态的载体存在,由于教师与学生这样的人物角色和特定行为的存在,才使得学校成
3、其为学校。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在这样的四个方面狠下工夫,做大文章,出新成果。课堂要改革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战场,因为在课堂上课程改革的成果得以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形态得以反映,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得以显现。不涉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内涵发展是不存在的,没有引发课堂行为变化的学校内涵发展是浅表化的。从当今来看,学校需要把注意的焦点进一步转向课堂,借助于课堂教学改革,使职业学校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程需要新课堂,课堂真正变化了,学校才是真正有“内涵”了。课程需开发课程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4、课程要不断的变革才能有利于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课程是职业学校施教的载体,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在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主要是关注课程开发,这不仅要求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而且要将“二次课程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行为。“一次课程”是由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各专业的特点开发,以教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二次课程”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的特定条件开发,以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每次备课当作是自己的一次课程开发,当作是自己对教学的重新设计,要在开发与设计中反映新课程的要求,落实职业教育的理念。教
5、师要成长没有教师观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角色的调整,就谈不上学校的内涵发展。这里讲教师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内涵发展既要考虑在学校中如何创设种种条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切实适应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如何在学校中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真正胜任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觉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学生要成长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落脚点是学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发展带来学生身心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在职业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无
6、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更多地走进学生心理世界,理解学生的文化特征,体验学生生存状态,把握学生的生活方式,使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生交往与对话更进一步深入。◆校长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人物,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目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看效果不彰,其主要原因不在教师(这一点我不同意一些人讲的,课程改革的障碍在于教师水平不够的说法),而在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力。◆职业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动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职业学校自主性增强,校长的课程权力增大,校长比其他人掌握更多
7、的课程资源,角色更为重要。三、校长课程领导的内容♦转变一种观念;♦选择一个专业;♦组建一支团队;♦形成一幅愿景;♦设计一套方案;♦筹集一些资源;♦开展一次行动;♦保持一定进度;♦跟踪一个过程;♦评估一个结果;♦推广一个经验;♦培育一种文化。四、职业学校校长课程领导的方略1通过强化学习转变观念;2通过调研论证选择专业;3通过充分沟通组建团队;4通过参与讨论形成愿景;5通过系统分析设计方案;6利用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