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79435
大小:28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8
《热力环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热力环流的教案湖北省利川市五中王兴武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以及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风的形成
2、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难点: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
3、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4、情境教学法:5、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三、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四、教学过程:解决步骤:1、新课导入:播放Flash课件中插入的2003年9月2日发生在深圳市的13号台风“杜鹃”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气运动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大气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4、什么?大气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导入新的课题。(板书课题:大气运动)知识准备:(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演示:在空地上烧废纸,让学生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3)一般情况下,空气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4)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有了以上知识后,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了。(板书:一、热力环流的形成)3、展示课件或在黑板上画出如下图:探究1: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
5、的。′探究2: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A地空气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冷却,导致气流收缩下沉)。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气密度发生怎样变化?(A′密度增大,B′、C′密度减小)。气压怎样变化?(A′形成高气压,B′、C′形成低气压)空气发生怎样的运动?(空气从气压高的A′流向气压低的B、′C′)。那么近地面情况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空气冷却,导致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
6、流。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A、B、C三地为什么会有冷热差异?A、B、C三地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空气将发生怎样的运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上画出热力环流图。然后,再用课件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上图)4、据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实际上,一些用心的同学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现了问题,如:为什么示意图上,海拔高处的气压比海拔低处的气压还高呢?为什么图上有的地方,大气从低压处流向高压处呢?等等。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及其形成1、热力环流的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一种常
7、见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如;海洋和陆地之间、山地和谷地之间、城市和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2、形成原因与过程:(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热力环流的强弱: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其强弱取决于温差的大小——温差越大,环流越强;【典例1】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