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12108
大小:8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3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山东王传芹616231858【热点导析】针对今年的“三农”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1月30日颁发了1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针对“三农”的发言提案涉及土地整理、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民生话题。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一次比一次强,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三农问题”也是古今中外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更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因而在复习中不容忽视。【考点链接】一、古代史农业问题1.统治政策的调整:(1)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
2、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2)文景之治:汉高祖和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3)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5)元朝的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植棉,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
3、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3.劳动工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4.水利工程:战国时期,修筑了都江堰;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汉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治理黄河;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5.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1)
4、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4)南方统治者的重视。(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影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6.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表现:水稻:(1)水稻产量居首位,(2)棉花种植,推广长江流域(3)茶树栽培有很大的发展。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3
5、)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发展经济,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重农抑商政策:根本主张是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这是战国以来历代封建专制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实行的原因一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二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3)重视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
6、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4)各民族间的交流(包括中外交流,如新品种的引进。)(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内容: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评价:民生主义是对民族以及民权主义的发展和补充。由于没有明确的土地纲领,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内容: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7、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实质: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1956年)原因:土地改革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1956年底,全国绝
8、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