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

ID:37075998

大小:218.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讲 1894—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A组 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西城期末测验)“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    ,而    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C.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2.(2018北京西城期末)“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出议和。辽台(土地肥美)割山河……”这首诗描述的战争是(  )                  A.鸦

2、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8北京海淀期中)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①“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⑤“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4.(2017北京东城期末)某一事件爆发后,天津《大公报》发表《闻评》评论:“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

3、。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触发。”这一事件是(  )A.武昌起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5.(2017北京朝阳期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曾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新国家。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的权力模式与“美国式国家模式”,主要区别点是(  )A.法治精神B.民主原则C.分权理念D.责任内阁6.(2018北京海淀期中)清朝,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该上谕反映出(  )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变法时期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

4、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西城期末测验)近现代史上多种形式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孙中山  材料二 对西方文化的服膺,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上职业革命家的传奇生涯,使孙中山的目光远比同时代人敏锐和高远。……他给“民生”下了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冯天瑜《中国文化史》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实现此理念所进行的

5、努力。(16分)B组 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昌平期末)下图是日本人所画的《下关讲和会谈》,这幅画的构图(  )                  A.受到了作者立场的影响B.掩盖了日本的侵略野心C.反映了条约的公平正义D.能平息其他列强的挑衅2.(2018北京西城五校联盟)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④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

6、沿线要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北京东城期末)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下列事件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戊戌变法③义和团运动④预备立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8北京东城期末)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B

7、.促进社会习俗变革C.推动工业化进程D.建立了中华民国5.(2017北京延庆一模)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时,发表了《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的演讲,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两年后,梁启超再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发表演讲,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这说明梁启超(  )A.从根本上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B.思想变化受中国共产党成立直接影响C.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D.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6.(2018北京西城期末)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

8、中华民国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