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

ID:368350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29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_第1页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_第2页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_第3页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_第4页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语言文化“失语”现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序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切思想必然通过语言来表现,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切文化也必然通过语言来表现,因为如果没有语言这一载体,一切文化就不能在人们的意识里得以再现和传承。所有动物都没有思想和文化。语言又是非常神奇的社会现象。语言干瘪、贫乏的人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头脑里的情绪、思想;语言运用的天才们却能神奇地用人们熟悉的文字组合出一篇篇留传不朽的文章或者演说辞。《吕氏春秋》达到“一字不易”,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惟陈言之务去”……中国文人对语言的这些追求常常震撼着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或忽视语言呢?因此我将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内容确定为“实用语言”,取语

2、言大海中的一瓢来反复品味,仔细研究。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语言和日常阅读中的现成语言的品味来感悟语言的继承性、形象性、丰富性;通过对其它学科概念、定义、阐述用语的品味、研究来感悟语言的科学性、简洁性、流畅性;通过对各学科语言表述的差异性、共通性的探讨达到对科学语言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认识。我期望通过这一实验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一、课题的提出(一)背景语文作为母语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征。一方面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学好其他学科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

3、未进课堂之前,已经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知识,其自身对语言的认知已有一定水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提高,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因此,语文学科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门“主体性”极强的学科,或者说,语文学科是最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科。但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严峻的形势。其中存在问题最多,教者最无奈,学生最无趣的是语言教学。研究性学习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貌似研究性学习的课件、教案、教学指导充斥教坛。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秀甚至作伪的嫌疑。因此,如何科学地、真实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尤其

4、重要了。(二)课题界定所谓实用语言,是指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和日常生活交际中接触到的惯用语和现成语,如诗句、谚语、歇后语、成语、俗语、对联、名言、格言、传媒广告用语、网络用语等等;还指同学在其它学科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概念用语、定义用语、公式公理用语,学科知识阐释、阐述惯常用语。本课题把高中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以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习,了解语言的传承性、形象性、规范性、简洁性以及约定俗成性。也就是既注重本体学科的学习,又注重学生语言感知的积淀;既立足本体学科,又注重本体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其关系可以是:语言→本体学科→其它学

5、科→社会生活→语言。(三)课题的依据1、理论依据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社会全方位服务。深入探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社会生活中书面用语和日常口头用语,体现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品味各门学科及社会已经存在的语言现象、特点和规律,体现出研究内容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坚持了学科主体又注重语言感知的培养和积淀,体现出研究范围的明确性;从语言研究到本体学科,到其它学科,到社会生活,再回归到语言研究,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序列性和层进性,也是“语文”教育理论的广泛性和研究内容集中性

6、的体现。二、实验的设计(一)实验目标总体目标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我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1、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激发我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和能力。2、学会自觉运用已有的语言储备和技能多渠道获取语言信息。3、学会自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整理获取的信息,从中探究、发现书面用语与口头用语、基本用语与专业用语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形成自己的见解。4、学会运用准确、生动、规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5、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认知、技能、理解、运用)和

7、相关素质(科学思维、信息质量、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二)访问对象海南中学高1年级的同学.各阶层的人们如清洁工人,杂货店老板,老师等(三)实验方法①读书报告法。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②社会调查法。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就课题深入社会,学校调查研究,获取材料,整理归纳材料,形成自己的看法。③观察记录法。针对语言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④参观访谈法。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