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

ID:33932533

大小:262.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_第1页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_第2页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李海亮1杨华祥2(1海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210016;2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部,湖北武汉430023)摘要: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到了实学家的激烈批判。关键词:“内圣外王”历史演变现代境遇在现代语境中,“内圣外王”基本上成了儒家思想的代称。然而这一出自庄子的词汇,何以竞成了儒家思想的代称?其中究竟是怎样一个发展历程。这种称谓是否能够准确概括儒家思想?我们不妨从其历史演变过程

2、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圣”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冉”,上部是人的一只大耳朵。左下部是一个口,右下方是一个面向右而立的人。金文的写法是“冀口’’,下部是一个面朝左的人,其上部的左侧为耳,右侧为口。今天的“圣”是繁体“壁”的简化字.“圣”的本义就是指“聪明非凡的人”。《说文解字》说:“圣。通也。”一般把才能超群、无所不通的人称为“圣人”或“圣贤”,而“圣善”是对母亲的美称。“王”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玉”,直接就是一个斧头之形。下端是斧刃。金文的写法是“王”,基本上同于甲骨文.下端的斧头更像实物,如同古代武士所拿的大板斧。

3、“王”的本义就是大斧头,斧头在上古是一种武器,后来成了权力的象征.最高统治者都称“帝王”,基本上都是以武建国。“圣”与“王”,一个侧重于“文”的方面,一个侧重于“武”的方面.后来被作为道德与事功的代称,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着内在的紧张,毕竟道德和事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就“圣”本身在古代的含义来说,它只是德行的一种。比如《尚书·洪范》中在讲治国的道理时.“圣”是九畴中第二畴“五事”的第五个方面:“一日貌,二日言,三日视,四日听,五日思。貌日恭,言日从,视日明,听日聪,思日睿。恭作肃,从作义,明作皙,聪作谋,睿作圣。”“圣”指的是思

4、考通达,换言之就是善于哲学思维。《尚书》中多以“佑贤辅德”(《仲虺之诰》)、“崇德报功”(《武成》)等来描述帝王功业,而且提倡“人求多闻”(《说命下》),并不是后来强调的单一的坐忘式的“内圣”心性修养之术。到了汉代,“圣”和“王”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说文》云:“圣,通也。”《白虎通》云:“圣,通也,明无所不照。”此即朱子“虚灵不昧豁然贯通”之儒学所本也。《说文》又认为“王”乃是贯穿天、地、人之谓,实开宋儒“内圣外王”之滥觞。“内圣外王”一语最早出自《庄子·天下》:“天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复加也⋯⋯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

5、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口鼻,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216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同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这里的“内圣外王”指“治方之术”,即帝王统治之术。两者的关系是先“内圣”后“外王”。何为内圣?庄子有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的划分,圣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庄子

6、实际上是在标榜自己的学问为“内圣外王”。有意思的是,在庄子列举的“有偏的道术”中,有墨子、老子、惠施等派别,却唯独没有孔子,这确实令人费解。而庄子所侈谈的大抵都是孔子罕言的“性与天道”,其修养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是老子“涤除玄鉴”思想的片面发挥。也许庄子把自己看成是颜回的传人.也许庄子认为孔子在“内圣”上还未入门.所以其书之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嘲笑孔子。对于庄子的学说.苟子的评价是“蔽于天而不知人”,⋯《汉书·艺文志》对道家的评价是:“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日

7、独任清虚可以为治。”讲究纯任自然的道家与积极用世的儒家、具有平民情结的墨家、暴力倾向的法家等学派有着完全不同的旨趣。道家倾向于黄帝时代(原始氏族公社)的小政府、大社会,但是却不愿意正视所谓“机心”(私有制)出现之后的社会现实,力图回归“小国寡民”,而孔子则认为:“生乎今之世,反(返)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礼记-中庸》)大同世界难能再行,就要权变,与时俱进,提倡知、仁、勇相结合的“治国九经”来治理国家。在先秦,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差异显而易见。孔子也讲道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但是不讲“怪力乱神”的东西,而庄子

8、却充满了神秘主义的气氛,“澹然独与神明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2]儒家实在得多,孔子首先是讲“修已以敬”,然后才是“修己安人”.最后才是“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有一个递进的过程,首先是修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