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ID:33538303

大小:9.14 MB

页数:122页

时间:2019-02-26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_第1页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_第2页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_第3页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_第4页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P642.3国际图书分类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密级:公开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年姓专二零一四年五月ClassifiedIndex:P642.3U.D.C: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TheformationmechanismandstabilityevaluationofYanwotoulandslideinLuzhouCity,SichuanProvinceGrade:2011Candidate:ZengJinxiu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

2、Specialty:GeologicalEngineeringSupervisor:ProfessorHuXiewenMay,2014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使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老师签名:日期:矽/仁.箩、

3、叫日期: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1.通过已有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查清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工程地质条件。详见论文第二章。2.通过对古滑坡及其复活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的详细论述,确定其边界、规模、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变形破坏迹象,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从而合理确定滑带土的强度参数,为后续的复活体的稳定性计算及数值模拟分析奠定基础。详见论文第三章。3.揭示了岩窝头滑坡形成机理,包括古滑坡HP0及三个复活体HPl、HP2、HP3的形成机制分析。

4、详见论文第四章。4.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古滑坡和三个复活体现阶段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其现阶段的稳定性,同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三个复活体进行模拟,从而对复活体变形破坏机理做出深入研究,并对滑坡体的发展模式做出预测,为复活体的防治工程布设提供更有效的指导,详见论文第五章、第六章。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懈

5、日期:矽/啦、j、≯f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页摘要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边坡稳定问题非常突出,雨季经常发生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此类岩层中滑坡以及古滑坡的复活(局部复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对红层软岩中发育的古滑坡的形成机制、复活体的现阶段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揭示滑坡发育规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年7月暴雨作用下,发育于近水平红层中的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发生大规模滑动,严重威胁其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岩窝头滑坡为研究对象,以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为研究目的,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极限平衡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力图对岩

6、窝头滑坡进行深入分析,丰富近水平红层滑坡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对研究区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边界及形态特征、岩土体分布特征以及变形破坏特征。(2)通过对滑坡变形破坏迹象的深入分析,对古滑坡及其三个复活体现阶段的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揭示了古滑坡形成机制及三个复活体的不同复活机制及其变形破坏过程。(3)通过分析指出岩窝头古滑坡HP0是在历史上某次大地震或大规模暴雨工况,或二者叠加的工况下,滑体整体发生剪切破坏形成的,由于滑动过程中滑体局部存在速度差,形成两个拉陷槽,其变形破坏演变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边

7、坡后缘产生拉张裂隙,坡脚向临空面蠕滑专边坡中部拉张裂缝发育,与层面交叉组合形成阶梯状滑面专地震作用下,滑体沿着已成滑动面发生剪切滑动。(4)通过极限平衡法分别对古滑坡及其上的三个复活体的现阶段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已有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复活体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合理预测。(5)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三个复活体在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的深入分析对复活体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探讨。(6)数值模拟结果与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复活体定量计算及现场变形破坏特征总体一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