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06334
大小:56.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低频脉冲电疗法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频脉冲电疗法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赵爽史玉林张铭(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M0011)【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法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在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产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32例,采用按摩膀胱,指导教育,热敷,热熏,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等。治疗组37例,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的低频脉冲电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第一次小便自解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箸性差异(P<0.05)o结论低频脉冲电疗法对于产后尿潴留治疗有明显疗效。【关键词】低频脉冲电
2、治疗产后尿潴留【中图分类号】R69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00-01产后尿潴留是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是指产后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而膀胱尿量大于600ml,或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导致残余尿量大于100ml时,即为尿潴留。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上通过物理诱导排尿或导尿,成功率不高,现釆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2013年在我院自然分娩且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产妇69例。随机
3、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例。产妇年龄为21〜37岁,排除产时大出血及合并症、并发症者,两者在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产程,新生儿体重方面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将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产后尿潴留发牛后,对照组按常规采用按摩膀胱,指导教育,热敷,热熏,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等方法后尿仍不能自解者。实验组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物理治疗,将治疗仪两电极片分别放在患者紙部脊髓排尿中枢(S2・S4)⑴及小腹部膀胱隆起处,治疗电刺激强度以个人能承受能力为限,尽可能提
4、高刺激强度。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如患者治疗期间有尿意,可摘除电极片自行排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3评定方法:有效:排尿通畅,膀胱<100mL残余尿。无效:排尿不畅、行导尿术或留置导尿管。1.4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3,P<0.05。两组产妇尿潴留治疗效果比较χ2二24.78,P=0.03<0.052.讨论随
5、着现今物质的极大丰富,胎儿体重增加,产妇耐受程度降低,而导致的第二产程延长,器械助产几率增加,都增加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其发生有很多原因,可大体归为以下几点:1)身体因素: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时间较长而致黏膜水肿,肌肉张力下降;产后腹壁松弛,腹压下降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无力排出尿液。2)心理因素:产后因会阴伤口疼痛而害怕会阴伤口裂开,不敢用力排尿。3)药物因素小剂量的解痉镇痛药物,可以降低膀胱张力,引起尿潴留。4)产后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或是产时导尿损伤引起尿道黏膜水肿、会阴部侧切缝合而导致膀胱尿道括约肌痉挛,
6、尿道炎性水肿,引起尿潴留。治疗组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通过脉冲电流按摩膀胱、子宫及其周围组织进而改善膀胱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充血和水肿得到改善,增强膀胱肌肉收缩力,恢复其膀胱功能,达到排尿的目的。我院使用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通过置于小腹部膀胱区域的电极片输出的脉冲电流改善来膀胱肌肉组织的舒张与收缩,有利于排尿⑵。通过放置在紙部的电极片输出的脉冲电刺激,使排尿中枢(S2〜S4)的膀胱和尿道的脊髓反射弧神经调节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恢复正常排尿功能[3]。小结: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产后尿潴留越来
7、越引起产妇的垂视,而且其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和放置导尿管引起产后泌尿道感染给产妇带来了极大痛苦。传统方法按摩膀胱,指导教育,热敷,热熏,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等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院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治愈率达到98%,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⑴杨巧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2,8(6):474-475.[2]StojiljkovicL,BehniaR.Ro1eofrenninangiotensinsystemin—hibitorsincardiovascul
8、arandrenalprotection:alessonfromclinicaltria1s[J].CurrPharmDes,2007,13(13):1335-1345[3]陶亚琴,史国芬•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20)3281-328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