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424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设计问题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设计问题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所以教师必须建立大问题观,设计组合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不顺”到“顺”,同时重视反思追问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挥多样的数学思考,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概括性、创造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思维能力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
2、能否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挥多样的数学思考,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以学校近期举行的课堂教学竞赛中一位五年级老师上的《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阐述问题设计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大问题观,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课堂讲究循序渐进、讲究有层次性,教师常常将教材中的例题重新改编,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但是过多地降低坡度,将问题分解地过于细琐,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窄的空间里,不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6 教材中的原例题是: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
3、最大?这节课中,教师对例题做了如下改编,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王大叔用6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可以怎样围? (2)王大叔用10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可以怎样围? (3)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一共有多少种围法? 教者不仅先用6根、10根做铺垫,而且并没有直接提问“怎样围面积最大?”而是在学生列举出长宽的各种情况后提问: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怎么选择?由一位反应较快的学生说出:应该选择长6米,宽5米的围法,因为这时围成的面积最大。 分步提问看似使学生逐步解决了问题,但是学生未从整体上形成解决问题
4、的策略,不利于学生养成全面、深刻、细致的思考习惯。在新一轮教材修订之前,这道例题的问题就是“一共有多少种围法?”重新修订后改为“怎样围面积最大?”看似增加了难度,但是编者的改变意图应该是侧重让学生形成有效的策略,能学会有条理地分析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谓是高水平、大容量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应该直接出示原例题。要求学生直接思考:“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明确: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22米,且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但是围法是多样的。再通过“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启发
5、学生想到: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就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从而引出一一列举。 不给学生太多的铺垫,不将问题分解地过于细琐,建立大问题的观念,通过“你能想到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6这类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照顾到和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设计组合问题,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评课时,上课教师分析了自己的设计意图:由于班级中流动生源较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才会放低坡度。的确,教学要面向
6、全体学生,对于第一点中提到的大问题或者一些较难的问题,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有时会束手无策,难以解答,怎么办? 笔者建议教师设计组合问题。组合问题是基于对学生能否回答出问题而做的准备性工作,是对较难问题难以回答后的化解和铺垫。尤其在面向不熟悉的学生上课时,组合问题是为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的问题,是体现课堂教学应变的充分准备。 在这节课中,如果学生对“你能想到什么?”确实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可以铺垫性地提问: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一定是多少米?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面积呢?对于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困
7、难的学生,可以逐步提示他们:是否还会有其它围法呢?怎样才能找全所有的方法呢?怎样围长方形的面积才能最大呢? 组合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切实起到引导者的6作用。教学过程中,开始的大问题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会一开始就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限定在固定的思维框架内,随后的提示性、帮扶性提问,使得教师不会因为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而“冷场”,能及时有效地嫁接起学生思维的断层。 三、重视反思追问,提升思维的概括性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个知识点由不会到会逐步掌握后,及时地反思追问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化巩固知识,而
8、这一环节常常被教师忽视,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本节课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