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4476
大小:7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潍坊市区径流雨水水质特性和雨水利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潍坊市区雨水径流特性及雨水资源化研究1潍坊市水文水资源特征潍坊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2.3°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5〜-3.5°C,极端最低气温为-24.5°CO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5〜26・5°C,极端最高气温41.7°Co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1.9mm,年内降雨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2%。根据《潍坊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潍坊市多年(1956〜2000年系列,下同)平均降水量为661.9mm,
2、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7.03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12亿m3o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4.87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nA人均水资源量322n?/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潍坊市的降水量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内降雨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2%左右。受地形影响,全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50mm以上,北部滨海平原区在600mm左右。年际变化较大,最大(1964年)年降水量1256.7mm,最小(1981年)年降水量346.9
3、mmo河川径流除受降雨影响外,还受下垫面的影响,年内、年际变化更为明显。最大年河川径流深565mm,出现在1964年,最小河川径深22.9mm,出现在1989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4.7倍,丰、枯水年持续出现。1980年以来连续10年干旱,1980-1989年10年汛期平均降雨比历年同期降雨减少了20.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区域分布总的趋势是,东南部比西北部丰富,潍河流域和弥河流域比白浪河流域丰富。地下水的区域和时空分布不均,山前平原和河谷平原以松散地层孔隙水为主,补给条件和贮水条件较好,是全市地下水的主要开
4、釆区。山丘基岩区以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为主,并有少量岩溶水,补给条件和贮水条件较差。滨海平原区基本无地下淡水。2.雨水利用的必要性2.1雨水资源的利用,可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匮乏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目前,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50多个城市严重供水不足,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和跨流域、跨地区引水,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与此同时,城市雨水作为一种长期被忽视的经济而宝贵的水资源,一直未得到很好地利用。潍坊作为一个严重的缺水型沿海
5、城市,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开源节流势在必行。受温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潍坊雨量充沛,市区规划面积2334km2,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毫米,年平均总降雨量为13.99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也正是用水高峰时期。如果年降雨量的20%产生径流,则年平均径流量为2.80亿立方米,日均45.2万n?,这部分径流雨水被收集利用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的短缺。2.2雨水资源的利用,可避免城市洪涝灾害。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街道、住宅和大型建筑物使城市的不渗透水覆盖的面积不断增加,使得相同的降雨量,城市地区产生的径流量也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市区雨
6、水管道不断完善和延伸及天然河道的改变,使雨水流向排水管网更为迅速,洪峰增大和峰现时间提前,径流过程线的形态与时间尺度都与城市发展以前显著不同。城市水文的这种变化,导致城市雨洪灾害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有300多座大中城市存在雨水排泄不畅,引起降雨积水而损失严重的问题。将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水渗透技术涵养地下水、通过收集处理回用,可以减小雨水径流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泵站的设计流量等,从而不但减少了城市雨水管道和泵站的投资及运行费用,而且可避免暴雨时的洪涝灾害。2.3雨水资源的利用,涵养地下水可产生较大效益潍坊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
7、下降,地下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北部海水入侵严重,咸淡水分界线不断南移。通过绿地、透水性地面等将雨水渗透地下,或者根据情况直接将雨水回灌地下,能够起到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的作用。另外,地下水补充的足够多时,还可以抽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等。同吋,地面土壤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2.4雨水资源的利用,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雨水渗透与利用后,减少向市政管网排放雨水,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也减少市政管网的维护费用、管网运行费用等,雨水渗透与利用每年可节省巨大的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3城市雨水资源化途径2.1增大雨水就地入渗率原则上应渗蓄为主
8、,利用为辅。着重减轻城区防洪排涝的压力,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在小区、公园、人行道、停车场等交通量小的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