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3.8财政与税收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提升作业财政与税收(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海淀模拟)“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国家增发国债,增大财政补贴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挤进效应”指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故增发
2、国债、增加财政补贴、降低税率符合这一要求,①②正确。③④都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2.(2015·泉州模拟)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自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国有独资企业应缴利润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 )①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②使利润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③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适当提高中央企业
3、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有利于减轻中小型企业的税负,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提高保障民生的力度,①③符合题意;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②说法错误;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加固训练】(2014·泉州模拟)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读右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是( )①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②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③调整税收政策,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④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实现社会保障
4、全民覆盖,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可以有效拉动消费需求,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可以增加投资需求,这两个措施都可以使社会总需求曲线从AD向AD'移动,故①②正确,A当选。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会抑制需求,增加出口与国内需求不直接关联,故③④排除。3.(2015·三明模拟)财政部2014年初发布消息称,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中央除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外,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为2853亿元。在当前中国经济
5、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A.大幅度提高税率B.提高职工工资水平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要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经济,C正确;A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说法错误;B、D与题意不符。4.如下图所示,宏观经济周期往往有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不同阶段。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采取的经济政策恰当可行的是( )A.A→B阶
6、段应增发国债,控制信贷规模B.B→C阶段宜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贷款利率C.C→D阶段宜降低税率,减少货币供应量D.D→E阶段应扩大财政盈余,刺激社会总需求【解析】选B。A→B、B→C、C→D阶段分别属于经济衰退、萧条、复苏阶段,此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A中控制信贷、C中减少货币供应量与此相悖,B正确。D→E阶段属于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扩大财政盈余,但不会刺激总需求,D错误。【加固训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下列对应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①当经济过热时提高
7、利率、存款准备金率②当经济滞缓时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③当经济滞缓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④当经济过热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当经济发展过热时,要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①正确,④错误。当经济发展滞缓时,要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②错误,③正确。故该题选B。5.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 )①收入分配差距与分配政策密切相关②收入分配差距一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缩小③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不平等趋于恶化④在经济增长
8、的后期,收入分配不平等趋于改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阶段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后一阶段则正好相反。故③④正确反映了图意,D当选。题中未涉及分配政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