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

ID:29417500

大小:67.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家乡的秋白梨 1教案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乡的秋白梨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三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抓住“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这个句子和“躲”“挂”“点头微笑”等描写秋白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词语,进行动态的典型语例训练,以培养学生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特色,发挥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注重感悟和运用的典型语例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课题后,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二、进行感悟、探究式的句式训练。  1.理解和运用“不但……而且……”这个句式。  成熟的秋白梨有什么特点?

2、课文里有一句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这句话划出来。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江湾的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咬一口,甜水直流。  (1)启发思考:这句话中的“个儿大”“香甜可口”这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领悟“不但……而且……”这个句式的特点和用法。一是根据  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顺序,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在课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个儿大”承接了上文,而“香甜可口”则顺势引出下文。二是根据递进句的特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不但……而且……”这一句式中的语气和前后内容的递进关系。  (2)再议:“个儿大”“香甜可

3、口”能否调换位置?  学生沿着前面的思路自然会说不能调换。这时教师就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  交际性和用语训练:现在,假如我们来到了秋白梨的故乡——江湾,只见街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秋白梨。这时,一位热情的老大爷拿出一个很大的秋白梨让你品尝。请你用上“不但……而且……”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会说“热情的老大爷给了我一个秋白梨,它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大。”“啊,这个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大。”“谢谢老大爷,这个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大。”  上述语句反映了学生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教师要注意从两点对学生进行点拨:一是注意礼貌,如第三个学生说的话就比

4、较好;二是注意语感,“香甜可口”是四个字,“个儿大”是三个字,读起来有关重脚轻的感觉,如改作“这个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很大”,“这个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特别大”,就会好些。  (3)利用第二自然段的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迁移运用。  “春天,梨花开了,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远远望去像一片银海。山上到处是梨花的清香,蜜蜂哼着悦耳的小曲,在梨花中飞舞。”在读书懂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但……而且……”进行创造性的概括与表达:“春天的梨花不但好看,而且散发出阵阵清香。”  2.引导学生在概括成熟了的秋白梨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感悟描写秋白梨样子可爱的句子:

5、成熟了的秋白梨一个个像玉石雕成的葫芦,上小下大,样子十分可爱。  思考:作者把秋白梨比作什么?把秋白梨比作葫芦,有什么可爱的?“上小下大”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可以去掉吗?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到“像玉石雕成的”这个比喻写出了秋白梨的质地,用“上小下大”则通过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秋白梨的形状。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熟记“雕”字的写法。  3.教学第三段,主要抓以下的训练点: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语序。  (2)通读全段,在理解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的基础上,抓住表示  时间的词语“春天、初夏、秋高气爽的时候”,体会这样表达在课文里的作用和效果。  (3)朗读,

6、感悟“躲、挂”等词的语用特点。  初夏,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抓住“躲”字引导学生感悟:初夏梨树刚结果,小小的果实,青青的颜色与翠绿的叶子十分相似,不容易分辨,因此,用“躲”字十分恰当。同时,从“躲”字联想到害羞的小姑娘,也很自然,突出了作者对小青果的喜爱。换上其他词,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秋高气爽的时候,黄中透白的秋白梨挂在枝头,在微风中点头微笑。  这里为什么用“挂”字而不用“躲”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到:秋天,青青的果子长成了黄中透白的秋白梨,在翠绿的叶子中“躲”不住了,只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上,并在微风中点头微笑

7、了。  最后,回归全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评点:把语例研究、语感培养和语用训练,按照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三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整合设计,本案即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和探索。它摆脱了希望用语文知识来指导语文学习,用情节分析来实施精神升华的误区,而把语文教学应当达成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语言文字本身中来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