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

ID:28110317

大小:4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_第1页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_第2页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_第3页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蘇建洲彰化師大國文系  《君子為禮》整理者張光裕先生指出:「由第五簡『凡色毋憂』以下至第七簡『足毋墜、毋高』,所述多與容禮有關。」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8頁。其說誠是。在學者的努力之下,這些關於容禮的詞語已大部分得到正詁,惟第七簡尚有討論的空間,今試釋如下:(一)身毋、毋倩  張光裕先生考釋說:「『』從身、從安。『安』,簡文多用為『焉』。因讀『』為『偃』。身宜正直,故云『毋偃毋靜』。」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

2、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謹案:張先生將「」讀為「偃」可以信從。《說文》:「偃,僵也。」段注曰:「凡仰仆曰偃,引申為凡仰之稱。」〔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10月)381頁。朱駿聲說:「仰而倒曰偃。」〔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6月)711頁。《廣雅‧釋言》:「偃,仰也。」《廣雅‧卷四上‧釋詁》:「崩、頓、偃、仆,僵也。」王念孫《疏證》曰:「頓之言委頓也。《淮南子‧道應訓》云:『趨則頓,走則顛。』偃仆者,《說文》:

3、『偃,僵也』、『仆,頓也』……《吳越春秋》云:『迎風則偃,背風則仆』,仆是前覆,偃是卻倒。」〔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117頁。但是將「倩」讀為「靜」卻與身體正直沒有關係。筆者以為「倩」應讀為「傾」。青,清紐耕部;傾,溪紐耕部。疊韻,聲紐看起來似遠,但如陳劍先生指出:有一些精組字跟見系字是有密切關係的,如「僉」是清母字,以之為聲符之字聲母或為精系,如「憸」字,大多聲母在見系,如「檢、劍」(見母)、「厱」(溪母)、「儉」(羣母)等。陳劍:〈甲骨文舊釋「眢」和「」的兩個字及金

4、文「」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頁143-144。又見於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223頁。至於通假證據如:《說文》「」字異體作「赬」、「」,則【貞與丁】聲系可通。《戰國策‧趙策》:「誠聽子割矣」,《新序‧善謀》作「請聽子割矣」,而「成」從「丁」聲,則【青與丁】聲系可以通假,而《君人者何必安哉》甲2+3「楚邦之中有食田五貞」,「貞」讀為「頃」。參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武大簡帛網,2009.01.21。總結以

5、上可見「倩」讀為「傾」是沒有問題的。《禮記‧曲禮下》「傾則奸」,鄭玄注:「傾或為側」,孔疏:「傾,欹側也。」古籍本有「傾身」或「身傾」的說法,如:《史記‧酷吏列傳》:「周陽侯始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為之。」《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晉書‧恭思褚皇后傳》:「南風熾虐,國喪身傾。」而古籍亦常見「傾偃」的說法,即倒下、傾倒的意思,如:《晉書‧桓玄傳》:「玄入建康宮,逆風迅激,旍旗儀飾皆傾偃。」《魏書‧島夷桓玄傳》:「玄入建鄴宮,逆風迅激,旌旗、服章、儀飾一皆傾偃。」《陳書‧

6、高祖陳霸先本紀》:「但運不常夷,道無恆泰,山岳傾偃,河海沸騰」。或作「偃側」,義同於「偃傾」,如:漢枚乘〈七發〉:「魚鱉失勢,顛倒偃側。」唐馬戴〈谒仙詩〉之一:「寒松多偃側,靈洞遍清虛。」前者釋為「翻覆」,後者釋為「低俯傾斜」。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冊1535頁。看得出來,「偃傾」是欹側不正的意思,正可理解簡文「身毋(偃)、毋倩(側)」。此外《新書‧容經》:「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容而任。」「則」一本作「側」,而「側,傾也。」

7、〔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235頁注38。《事林廣記‧卷九‧幼學類》:「【八曰斈立】拱手立身,毋得跛倚欹斜。」皆可作為「倩」讀為「傾」的證據。(二)行毋蹶、毋  本文所釋的「蹶」,張光裕先生隸定作「」,並考釋說:「『』」,疑讀為『眡』,《說文》:『眡,視貌。』『』,讀為搖。行容應端莊,不宜顧盼搖晃。」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按:張先生將「」讀為「搖」應可信從。但是「」的考釋卻有待斟酌。此字

8、作:看起來的確從氏從止。但是我們知道古文字「氏」與「氒(厥)」常常因形近而訛混,如:《孔子詩論》16「吾以葛覃得氏〈氒-厥〉初之詩」《上博緇衣》19「其集大命于氏〈氒-厥〉身。」《融師有成》5「氏〈氒-厥〉狀若生」)見單育辰:〈上博竹書研究三題〉《簡帛研究二OO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48頁注2引陳劍先生的意見。《保訓》4的「自稽氏〈氒-厥〉志」可見本簡的字形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