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7207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更新思想观念,重构评价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更新思想观念,重构评价体系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362000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木文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目的是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布新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关键词:课改初中思想政治课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紧跟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勇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培养新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改革的道路势必是布满荆棘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遇
2、到的问题1.教育观念没有更新阻碍改革进程。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所以说教育观念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无不是先从思想观念的改革出发的,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正确的改革。可以这么说:“教育观念的更新将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权威的象征,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的施教只能是“言听计从”,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内容制定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需求,例如情感的需求、尊
3、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2.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考核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优劣的唯一途径仍然是考试,真是应了那句话:“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国家在从中央的层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可是在新型的教育理念下新型的教师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并没有构建起来。0前,对于初中而言中考升学率是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的评价标准,分数是学生能否获得高中教育权的唯一指标,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违背,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努力程度的准则,教师也是将自身全部的精力用于学生分数的提高,忽
4、视其至是抑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才能的发展。由于思想政治课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没有语数外多,导致一些学校将其定位为“副课”,有时甚至会占用思想政治课来补习其他科0。可以说,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思想政治课没有受到重视,其至是受到了歧视。因此,要想改变现有的局面,唯冇建立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全新的评价体系。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问题的解决方案1.以新课改的精神来更新教育理念。学校首先要对教师闭体进行新课改的培训,使每一名教师从内心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砬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将自己从
5、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分享者,改变以往自己总是处于权威施教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双方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模式,了解学生的学需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互动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诸多需求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2.建立健全新型的适应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注学生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旧的考试评价体系己经不能适应新型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全面的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1)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不是学习成绩
6、的多少,而是学生从课程的学中收获了多少德育知识、对自己的言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因此,新型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共同参与考核。我们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中,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自我调控,让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H常行为的准则。(2)建立综合考评机制,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国家教育部曾在2004年颁布了一个文件一一《教育部颁布国家课实验区2004年中考和中招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考核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六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4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当前以考试成绩为
7、核心的考评体系,建立一个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机制,例如文学素养、体育能力、艺术、科技创新等。这样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将对学生更加公平与公正。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路程必定不是一片坦途,这既是对旧的教育理念的推翻,又是新理念探索建立的过程。只奋勇于向旧事物宣战,敢于向传统挑战,方能走出一条新课堂的阳光大道。参考文献[1】朱明光蓝维等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2】赵爱华等政治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