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ID:27142529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1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张艳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实验小学016100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将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牛.的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

2、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1.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2.当学生思考遇到网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3.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4.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乂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网难

3、,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过,使得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冇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

4、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基础。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奋哪些地方不明闩、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吋,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幅的眼晴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

5、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0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冋的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

6、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吋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rSqU0;,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

7、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冇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就能被极人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