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2819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区域文化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文化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价 内容摘要:在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本文从文化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视角,以定量分析方法来探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寻求区域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区域文化观念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定量评价 区域文化观念和区域经济概述 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
2、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区域文化观念主要指积淀在特定地域的人们意识、心理中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某种特质和性格,主要是指人们所习得的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模型,人们无论是进行生产、交换,还是分配、消费活动,总是需要一个特定的价值观体系来帮助判断决策。 区域文化观念和区域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约束的统一体,经济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是社会系统的两大子系统。经济和文化之间是共生、互动的同一体。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作为人本质的一种体现,它们都是人作为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都是人为维持和繁衍自身
3、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品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一般而言,两者是同步发展的,发达的经济与先进的文化相匹配,落后的文化必有落后的经济相伴随,落后的经济基础产生不了先进的文化意识,落后的文化也不可能触发先进的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决定地域文化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气候、人文、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各具特色并互有差异,同时,也孕育了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地域文化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思路不同,对文化观念的认识不同,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文化观念的结构也就不同,文化观念创新的要求也就不同
4、。 区域文化观念影响区域经济的定量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 由于文化观念的指标体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国际人文指标和专家的观点,结合新疆本地的特点,构建以下指标,并对一些指标进行解释。在一级指标里,以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松第教授指出的“创业文化”的指标为基准,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修改。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经济性观念指标里选择的各项指标,能够反映地区人们在经济价值方面的观念,特别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将经营性观念指标分为基础设施指标和企业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的设计,可以反映地区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前
5、景观念。企业发展指标的设计,可以反映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在经营区域企业的文化观念。 制度性观念指标的高设计中,之所以选择老年人口比率,是因为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新变化方面明显落后于年轻人,如果一个地区的老年人口过多,那么这个地区的观念就相对陈旧,所以,选择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地区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观念。 (二)定量分析 通过spss软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测度。数据选择全国的省区,使数据更有说服力。经Bartlett检验,P=0.001<0.05,可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累积
6、贡献率>85%和特征值>1),选取前4个主成分,并计算其权重Wj(j=1,2,3,4)分别是0.60,0.19,0.12,0.09。从所有主成分得分矩阵中选取前4个主成分的得分矩阵Yij(i=1,2,…,18;j=1,2,3,4),根据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则得到各个地区的文化观念综合评价值,详见表2。 为了便于说明文化观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用区位商来代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用各地区的区位商的走势图和各地区的文化观念得分的走势图来反映,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各地区的文化观念得分的走势与区位商的走势基本上是一
7、致的。因此可以看出文化观念与经济发展基本成正相关关系。关于文化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也可以用计量模型进行分析。运用SPSS11.0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北京和浙江文化观念得分和区位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和0.807(显著性水平为1%),这证明两者的相关性较高,把文化观念得分与人均GDP做一元线性回归。 方程式为:Y=1628.65+1597.28X (t=5.83)(t=4.15)其中:Y代表各地区的区位商,X代表各地区的文化观念得分。 方程通过检验,R2=0.885,调整后的R2=0.817,
8、标准误差=0.24,D].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2.吴松第.中国人口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宗杰.论发挥文化力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5 4.王晓兴.甘肃区域文化与人文资源开发[J].科学•经济•社会,1999.1 5.倪国良.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