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16323
大小:72.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rub[教育学]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 王晓荣1,徐福山2,李亚琴1(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吉林长春13005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目前我国因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所导致的自杀行为,已经达到20/10万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青年群体自杀死亡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变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对心理教育和高校管理增加了困难和挑战。为更好了解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情况,特做此综述。 1危机干预的定义及其理论 “危机(Crisis)”是指当人类个体面临突然和(
2、或)重大应激事件,而又不能应用通常方法手段来加以处理应对时,个体所出现的身心失衡状态。即当个体对外界应激事件充分加以感受,并通过自身独有的认知评价系统加以界定,得出具有重大威胁性的结论,依靠现有资源和应对手段无法有效处理时,心理危机便得以形成[2]。 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是以干预的理论导向为前提的,当前国际上比较受到认可的是由Brammer提出的应用危机理论,即包含三个方面: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 而危机干预大体可分为情绪处理和认知调整两大部分,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二者结合同时进行,较为有影响力的有Belkin危机干预模式理论,分为三种模式:平衡模式
3、、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3]。 2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危机干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内容多为危机干预的实用操作,也有部分涉及理论创新,国外对学生自杀及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较早,体系也较为完善。如美国知名危机干预学者Goetz于1998年就率先提出关于大学生自杀的“SAVE”理论观点,即S(Suicidalbehaviors):自杀行为,A(Assessmentinterview):评估性会谈,V(Valuestudent):价值研究,E(Evaluation-Referral):评估提交[4]。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高校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核
4、心内容,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3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 1981年,思想教育家吴松发表文章对高校心理健康加以讨论,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达25%左右。心理危机多数与应激相关,所谓“应激”是指人类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在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应激具有决定性作用,做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发生后,个体最直接的表现为高度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而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免疫力受损、周身不适、睡眠障碍等慢性应激反应,更使个体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悲观
5、化的处理模式,从而增加了自伤、自杀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极端事件63起,绝大多数为学生自杀事件。MeilmanPW和PattisJA及Kraus-ZeilmannD等人,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尝试和威胁自杀的现状分析后认为,较高的危险因素是工作和学业的挫折感。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当代美国终身患病率约为4%~6%之间,我国报道的数字比西方略低,但大学生由于年龄、教育水平的特殊性,更易发生焦虑障碍。朱旗和朱龚萍应用状态-品质焦虑量表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女生品质焦虑分与状态焦虑分均高于男生[5]。梅松丽、葛鲁嘉等人应用
6、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等工具,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吉林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网瘾者占46%左右[6]。作为乙肝感染大国,高校学生HBV感染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承受着相当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危机。据景周芳等人报告:经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后,结果显示:HBV感染新生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得分高于我国正常人群常模,而HBV毕业生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4项因子得分高于常模[7]。 4危机干预机制的相关研究 我国最早的危机干预行动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之后,由北大六院进行了对死难者亲属的心理辅导工
7、作。最早有文献可查的关于大学生危机干预的研究,是由纪宏于1999年进行的,该研究仅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进行了了解,并初步提出危机干预的紧迫性。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地阐述,始自于姚月红教授,并认识到了加强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7]。长期以来,高校工作者对干预机制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如“班级、院级、校级”三级预防网络[8-9],也出现了“六位一体、四向交互、五级联动”,预防、预警、干预三个子系统所构成的交互型体系[10]。这些干预机制均注意到对心理危机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希望以预警系统为切入点,加强干预的有效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