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24982
大小:6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4
《关于市场规制法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市场规制法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思考内容摘要:市场规制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是涉及市场规制法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本文借鉴实证主义法学派以法律为对象的研究方法,试图客观描述市场规制法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关系三要素,以阐明“市场规制法是怎样的法律”,目的是求得对市场规制法有正确的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立法和执法,保障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关键词:市场规制法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内容.L.编辑。ThinkingofTheThreeEssentialFactorsoftheMarket-RegulatedL
2、aarket-regulatedlaportantbasalissuesarket-regulatedlalaandattemptstocharacterthethreefactorsentionedaboveobjectively,inordertogiveaclearideaaboutthatarket-regulatedlaakingbetter,andensurearegulative,orderlygoodmarket.Keyarket-regulatedla. (一)强势主体的社会性经济行为 市场规制法
3、中的社会性经济行为,是与民法中个体性的经济行为相对应的一种行为。简单说就是强势主体作出的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行为。其主要特征有:第一,主体的私人性,社会性经济行为的行为主体是强势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私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第二,社会性经济行为是关系到无数不特定人利益的行为。如私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借钱不还属于个体性的经济行为;但私权主体欺骗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就属于社会性经济行为了。因为非法集资活动中的投资主体是众多的人。社会性经济行为的出现,是社会化经济的必然产物。 现代经济的本质属性
4、是一种社会化的经济,在社会化经济条件下,强势主体的行为直接属于社会性经济行为的大量存在。如产品质量、广告宣传、证券信息披露、设立公司的注册资本额、选择投资项目等等,都涉及到社会众多人甚至全社会的利益,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安全权、经济公平权、经济发展权,甚至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等。如经营者作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既会损害那些已经与经营者发生经济关系的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又会使众多潜在的消费者有可能受到损害。这与甲方借给乙方10万元钱,乙方到期不还的违约行为或甲方损坏乙方物品等一般民事侵权
5、行为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关系,仅仅关系到私人利益,而是一对“众”的关系,关系到社会公共经济利益。当然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市场主体的个体性经济活动仍然大量存在,如当事人之间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数量、质量要求履行合同。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市场主体的行为直接属于社会性的经济行为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投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种社会性的经济行为是国家干预经济法法律关系三方主体权利(权力)义务指向的共同客体。 (二)国家对强势主体的规制行为 在社会化条件下,强势主体的社会性经济行为
6、要受到国家的干预,国家对强势主体的规制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国家强制强势主体作为和不作为的行为 作为又称积极行为,是指法律要求强势主体作出一定行为。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就是作为义务,目的是提高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水平。《证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报、季报义务。不作为又称消极行为,是指法律要求强势主体不得为一定行为。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7、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诸多经营者的禁止性义务,与刑法的立法模式基本相同。因为对私权主体来讲“法无禁止均可为”,因此,法律要禁止私权主体的行为,必须事先有禁止性的规定,以保护社会基本经济秩序。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规制法所讲的作为和不作为义务,不是强势主体对国家的义务,而是其对弱势群体的义务。如上市公司的义务是对广大投资人的义务;经营者的义务是对消费者的义务。 2、国家引导强势主体作为的行为 国家引导强势主体作为与国家强制强势主体作为和不作为的区别在于法律后果的不同。前者使强势主体得到正激励;后者使其受到负激励。所
8、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