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1701
大小:6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02
《论文学视野下的金代谱牒文化述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学视野下的金代谱牒文化述论论文文学视野下的金代谱牒文化述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视野下的金代谱牒文化述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家谱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内容提要:以文学的视野考察金代独特的谱牒文化形态可以获得对金代文学较为全面的认识。金初战争导致不少家族人口流散,谱系失序。而北方普遍强烈的家族意识又促使金代文人通过家传、墓表、碑文,及笔记、文集等方式,记录家族的存活与发展,从而增强了金代谱牒书写主体的文人化以及书写手法文学视野下的金代谱牒文化述论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的文学化
2、特征。 关键词:谱牒文学家族制度 谱牒作为古代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血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文献,在唐代以前,主要用来记录士族的世系源流、门第高下,谱学还相当兴盛。唐中叶以后,尤其是唐末五代以后,谱牒逐渐散亡,谱学已经衰绝。宋朝以后,无论黄河南北,民间皆致力于修撰家谱。北宋亡后,中原人金,民间撰写家族谱牒的风气始终不减。本文不揣浅陋,从文学的角度,就金代谱牒文化作一探讨,以期能够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与两宋同时的辽金地区,契丹、女真、汉人都有编撰家族谱牒的传统。张济《耶律元妻晋国夫人萧氏墓志铭并序》载:耶律元妻萧氏“
3、家牒悉著于缣箱”。陈觉《秦晋国妃墓志铭》载国妃姓萧氏:“嗣袭绵远,则家牒录而存焉;勋业隆盛,则国史载之详矣。”王用极为刘宇杰写的墓志铭中,称刘宇杰“其先帝尧之后,国史明陈,家牒俱载”。王纲为父亲王泽撰写墓志时称“谨案家谱”。史克忠《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铭》中云:“夫人耶律氏,本姓韩。其韩氏之源,国纪家牒备矣。”王景运《宋匡世墓志》称匡世“宗祖诒谋,世家迭盛,先志俱载”。李谦贞《郑恪墓志铭并序》载郑恪,世为白霄北原人。“其先《史记》世家及家状详焉。” 金代家族保持了原来的家谱撰写的传统,由家族成员或续写、或重新编撰家族谱牒。孔子后
4、代孔元措编撰《孔氏祖庭广记》一书。该书“应祖庭事迹、林庙族世、古今名号、典礼沿革之始末,并列于篇,粲然完备”。金末元好问在年轻的时候,其“家牒具存、碑表相望”。元好问羁管聊城时,感叹自己年已四十有五,“残息奄奄,朝夕待尽;使一日颠仆于道路,家史不传,乃手写《千秋录》一篇,付女严以备遗忘。有感于国遭丧乱,《实录》佚散,而金百年以来明君贤相可传后世之事甚多的事实,又以先朝杂事附焉。合而一之,名曰《南冠录》。叔仪、伯安而下,乃至传数十世,当家置一通。有不解者,就他人训释之”。《南冠录》包括了国史和元氏家史。元好问特别强调让元氏子孙后代
5、必须将其所撰《南冠录》保存好,并传承下去,“违吾此言,非元氏子孙”。 普通士族亦有家谱流传。金奉圣州人、天眷二年进士梁肃裔孙梁秉常家藏有世谱。元初王良弼,其先为汾阳人。避五代之乱,流寓上党。其远祖复徙潞城县之北、进羊山之南。“其支分派别散处诸邑者,有家图谱可考。”另外,元代大兴路良乡梁氏家族从辽末梁德成至八世孙元代梁德珪所历八世官簿,“历历可据!” 自金至元,一些文人博闻强记,对地方名物、世家谱系等烂熟于心。这显示出谱牒文化口耳相传的民间特色。金末汴州赵滋,“少日出间里间,其晓音律、善谈笑,得之宣政故家遗俗者为多。为人强记默
6、识,不遗微隐。唐以来名家者之诗文,往往成诵如目前。东京大内隆德、太一故宫楼观台沼,门户道路,华木水石,悉能历数之。听之者晓然如亲到其处。至于宋名贤所居第宅坊曲与其家行辈群从,孙息姻娅,排此前后,虽生长邻里者不加详也”。元初有名樗庵者,“平生于辽、金右族字名、官勋、世数、子孙,及其外氏何人,皆能默疏而备言。其子吴京亦喜谈辽、金世族,盖习闻余论,庶其能成书乎?” 不过,有金一代,能够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家谱纸质资料当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宋金之际,战乱使绝大多数汉人家谱资料失传。杨万里指出:“自建炎南渡,中原故家崎岖兵乱,多失其序。”
7、金代孔壤(孔子第四十九代孙)《续编祖庭广记跋》中谈到:“叔祖父昔年编此既成,欲镂版藏于祖庭。值建炎之事,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后二十余年,或见于士大夫家,皆无完本。”张晕《掖县刘氏祖茔寒食墓顿序跋》,言汉刘邦之后、掖县刘氏“自唐及宋,号为望族。然屡经兵火,谱录不存。”宋金之际,因兵灾,“中朝士大夫家藏文籍多致散没”。家族散亡、家谱失传,导致金代家族成员对于自己祖先的了解极为有限。黄晦之《济宁李氏祖茔碑》:“至于比闾之民,若子若孙,奉先世遗体,贵与贱不殊。既葬之后,不一二世,叩其谁为祖,谁为高曾,卷舌而不能言者,十常七八。” 战乱
8、天灾增加了整个金代汉人家族对于家族存活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谱牒文献保存的紧迫感。简短的家谱、家传、行状,以及墓志、碑铭,还有保存在方志、笔记、诗话、诗文集当中的人物传记等,构成了金代的谱牒文化的宏观形态。金代谱牒文献具有保存对象的广泛性、保存记录的及时性等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