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95979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宋代画院教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画院教育研究:两宋时期是画院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成立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唯一的国立绘画学校——画学。宋代的画院、画学体制完备,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和教育机制,学生录取后要进行专业学习和儒家经典的学习,这有利于提高画家的文化素养。宋代画院培养了众多画家,促进了院体画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宋代画院;画学;教育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的鼎盛时期,而宋代画院规模宏大,建制齐备,创作力量雄厚,在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著名的大画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都出自宋代画院。也就是说,正是宋代画院教育促成了宋代绘画的辉煌成就。探讨这一时期的绘
2、画教育的形态,是寻找中国传统绘画教育教学方法的前提,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绘画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成就显著,可以说教育功不可没。 一、宋代画院概述 五代时期,北方战乱,西蜀安宁,人口大量南迁,蜀地一时画家云集。蜀主雅好图画,广招画家以供朝廷,并授以官职,又设置翰林图画院,统辖掌管宫廷绘画事务,画院由此正式诞生。宋代画院是在西蜀、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宋代画院先称“翰林图画院”,元丰以后又称“翰林图画局”。宋代翰林图画院为内廷供奉机构,专门为皇室贵族和官方提供服务。徽宗崇宁三年设立画学,隶属国子监,大观四年,画学并入翰林图画院,并提升规格,将书画正式纳入国家科举制。画学
3、的设立使得宋代画院的体制得以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受到帝王皇室的倡导和重视,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招生、考核及课程设置制度。画学既是绘画创作机构,同时也有培养绘画人才的任务,为当时更好地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宋代画院的考试制度 宋代画院的考试制度是从徽宗崇宁三年设立“画学”开始的,画学有独立的考试制度。考试的题目往往摘自古人诗句,例如,当时就曾出过这样几个试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大多数考生构思成岸边停着空船,或一排鹭鸶站在船帮上,或几只野鸦落在船工的蓬背上。优胜者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意思为不
4、是无舟人,只是没有无行人,表现了行人稀少船夫闲待的情态。另外如“乱山藏古寺”,考生都或多或少要露出寺庙一角,则没有“藏”意。优胜者画荒山满幅,只在山间露出幡竿,以见藏意。此类试题都需要应试者体会诗中深邃的意境,把握住诗句主题,以精妙的技艺把主题表现于画面,这绝非一般墨守成规的画家所能做到的,所以中魁者往往是能用形象艺术表达诗中的意趣并有一定文学修养的画家。这就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文学化的进程,也开启了在画中有意识表达一定思想、寓意的风气,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诗情画意传统,为画院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画院还要定期考核,画学中有所谓“三舍法”的规定,
5、即外舍、内舍和上舍。《宋史》记载“始入学为外舍,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士流三舍试补升降以及推思如上法。惟杂流授官,上自三班借职,以下三等。”升迁考核大体上以绘画为考试内容,不仅要看画家的绘画技艺,还要看其文化、经义知识“能通画义与否”。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到“文之极也”思想的影响。要求画家在绘画功力之外,同时具备文学等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以使作品达到意高韵古的境地。 三、宋代画院的教学特点 1. 课程设置 考生经考试合格后进入画学得以系统的学习,学习内容有文化、书法、易经、画义等。大观元年,画院与画学合并,画义又有不同方面的分科,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
6、、花竹、屋林六个专业,学生们随后进行系统的学习。在进行绘画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可见当时的画院重视学生文学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除学画外,还要学习《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画家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画家的修养。 2. 教育机制 画院设待诏、艺学、祗侯、学生等职,设“权院事”为主持。大多画家的官阶虽不高,但“职任亲近”,也相当受重视,因此画院的学习机制也得到促进。画院虽不是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但其学生的设置显示出其有教育的功能,画院学生虽然不一定有教习课业的学制,但有求教于前辈待
7、诏的义务,“又画听诸生习学”正反映了画院学生习艺学画的情况。 画院的御用性质决定了其美术教育机制肯定有别于学校教育形式。它没有明确的教学制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考试等),教和学都没有责任要求,其教育机制主要是通过图壁画屏、勾绢染素这些属内廷供奉的绘事工作来完成,这些绘事工作,往往需要合作的方式,不仅有画院内待诏、艺学、祗候、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与画院外民间画师、工匠的合作。这种合作自然形成以提高技艺为要求的教育机制。 画院学生自熙宁二年以后分为三等,第一、二等各十人,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