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71258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呢? 一、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附属只有听的权利,而没有发言的权利,这种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倍感压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新课程改革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
2、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敢于挑战教材与教师,勇于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从而彻底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言堂”的转变。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
3、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多次想侮辱他,而他是如何应对的呢?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积极地阅读文本。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我们应让学生对教材、教参和教师有批判精神,有质疑意识,勇于挑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待学生的独树一帜,对待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不应该是压制,而应该是引导,这样才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问题或学生间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
4、解决问题,达成一致见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个人与小组的共同进步,还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尤其是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更广阔的空间里,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1.灵活运用多
5、种教学方式 一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种以讲代读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凝聚着的情感,传达着的喜怒哀乐,这些信息教师是无法讲出来的,而只能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走进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情感。二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具有较强的视听感,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为学生营造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知,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
6、可以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 2.组织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整合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综合性人才。知识是相通的,不存在学科间的限制,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打破学科限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与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因此我们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带领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编排课本剧、办班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三是开展语文专题研究。这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
7、的话题进行深入调查。如可让学生挑出店铺名、广告词等中的错别字,收集广告语等等。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正视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是优秀学生的天地,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与认知规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