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8334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实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实例分析: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承担重要的评估职责。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委员会对阿尔托大学经济学院(前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透过评估的指标、内容与结果几个方面,审视了芬兰高等教育评估。从评估的内部性与外部性、资格认证与审查以及评估重心的转移三个方面探讨了芬兰高教评估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关键词: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启示 :G53/57/2:A:1671-0568(2011)11-0168-04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
2、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芬兰连续三年在该报告中排名第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芬兰长期以来占据着该报告中高等教育排名的最高位置,[1]可见其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功不可没。质量是芬兰高等教育的灵魂,而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力量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芬兰高等教育评估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芬兰政府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系:给高校以更大的自主权,开发新的质量管理系统。作为一项新的政策,政府将高等级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权下放,同时也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以质量来换取管理上的自主权。为了监督和保障高等教育的质
3、量,1995年底由芬兰教育部投资成立了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nishHigherEducationEvaluationCouncil)(以下简称FINHEEC),并任命了12名成员,其中5名来自大学,3名来自技术学院,2名来自工商贸易界,还有2名是学生。该委员会独立于高等教育行政机构和高等院校,负责对全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进行评估。[2] FINHEEC将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解释为: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向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及用户反映高等学校的成就和努力;提高学校进行自我评估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第一,负责评估
4、具有社会或教育意义的问题,以及迅速扩张、发展的问题或悬而未决的问题,承担教育部和高校与评价相关的任务。第二,提供专家与经费资助,以鼓励高校参与评估,协助和支持高校设计质量保障评估体系。第三,评估多科技术学院的建立与认证。第四,评估高校提供的专业课程,评价注册课程并对评估合格的课程继续进行注册。第五,为高校间的X络教学以及国际交流学生提供认证服务。第六,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第七,负责高质量教育单位和地区优秀中心的评选。第八,收集、整理和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数据。第九,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评估。第十,根据协定服务的原则,参与高校之外
5、的教育部的评估或其他部门组织的评估。[3]FINHEEC始终坚持着独立、互动、透明、多样化、专家鉴定、注重效果的原则,对芬兰的大学实施各方面的评估活动。 二、芬兰高等教育评估案例 本文选取了评估委员会2008年对阿尔托大学经济学院(前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的评估作为案例,介绍芬兰高等教育评估的要素。 阿尔托大学经济学院(AaltoUniversitySchoolofEconomics)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全欧第一所商学院。因此次评估是在并校之前,所以下文仍称之为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学院现拥有全球三大企业管理教育的同时
6、认证:AMBA、EQUIS以及AACSB。[4,5,6]在全球高等教育界获得此三大认证的大学不超过35所,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就是其中一所。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责任在于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他们自主决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给FINHEEC作为评估的证据,FINHEEC则根据相应的评估指标做出公正、公开、科学以及发展性的评估。 1.评估指标 对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最终是为了检测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及其这一体系是否有助于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目标和学院乃至大学自身的目标,
7、是否对学院的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了有用信息和有效举措,等等。根据最新的《2008~2011年审核手册》,[7]评价与审核的指标主要有: (1)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记录关于目标、职能、角色和职责的定义; (2)与高等教育机构相关的质量保障的程序、结构是否完整有效,主要包括:①学位教育。②科研与研发。③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对地区发展的贡献。④支持和其它服务(例如图书馆和信息服务、职业和招聘服务、国际服务等)。⑤教职员工的招聘与发展; (3)质量保障体系和对其运作的管理和指导之间的协调性; (4)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质
8、量保障的参与情况; (5)质量保障体系获得信息的途径及关联性,信息应该既于高等教育机构内部,也于机构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6)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评估和持续改进; (7)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性。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