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

ID:19471366

大小:5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2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_第1页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_第2页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_第3页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_第4页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这种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问题本身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早已远远超出几乎所有学术先驱者们最大胆的猜想,所有那些曾经貌似有价值的讨论和一度简洁优美令人信服的论说都逐步无可挽回地丧失了原有的说服力,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每况愈下的趋势并无逆转的可能;另一方面是这个话题也难免会牵动我们的某些感情,从坏的角度讲,面对百余年的“丧权辱国”的近现代史,恐怕没有哪个中国人能真正做到无动于衷,而从好的角度讲,将延绵数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可能包含的“灿烂文明”均化作“一团漆黑”,这等见解作为一种短暂的、轻率的甚至

2、意识形态化的态度显然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虽然我们更愿意将它视作一套某一时段内覆盖某一社会诸方面的综合符号体系,中国文化的形象并不那么清晰,百年来我们获得的成绩只怕不大,真实的答案可能不仅是在民族自大狂和历史虚无主义之间寻找平衡那么简单,现在,寻求对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有效力的解释,仍然是一种严肃的、不能推卸的责任。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

3、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的几则

4、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也属语录体。《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

5、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一直以来,总自认为不属乐观人,当属悲观派,今读贺麟先生的《乐观与悲观》,才发现自己的肤浅。首先,必须说明,乐观也好,悲观也好,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有出入,即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照,因此两者都是不好的,最好的做法,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因为人有感情,是感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带上主观色彩,根本就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乐观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从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乐观的根本在于爱或仁爱,即同情心,恻隐心。所以我们才有“助人为乐”“仁者无敌”之说。但大多数人的乐观是肤浅

6、轻易的乐观,人们往往忽视现实,把问题看得太容易,把未来想得太美好,懒惰,懈怠,恬嬉自满。于是就有了“不知者妄为”“无知者无畏”“胆大妄为”等词。可见乐观不同于“无知”或“盲从”。悲观乃是对众人目前认为快乐的事情,与其将来的前途怀隐忧,感痛苦。悲观者看问题往往是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指出困难,揭示艰险,显出世人狰狞面目的真相,使肤浅轻易者,遭受严重的打击,因而趋于深刻化。比如人们常常说“人活在世上本来就是受罪”,经历种种痛苦后,心里自然沧桑。再次,真正乐观之人不一定志得意满,快乐舒服,生活上毫无痛苦。同样悲观之人也不一定垂头丧气,苦不堪言。往往是涉世未深

7、,每每稍受挫折者,便容易陷入悲观,而饱经忧患,备尝艰苦之人,对人生反倒取乐观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讲,悲观与乐观是有层次的,先是肤浅的乐观,稍受挫折,陷入悲观,饱尝艰辛后,看破世事,经风历雨后,一片熙和,人生便入真正的乐观。用天气来作比,先是风和日丽,偶伴和风细雨,再是狂风暴雨,最后雨过天晴,万里晴空,一片明媚。因此,对于古人便容易理解,杜甫的饱经忧患也好,忧国忧民也好,辛弃疾、陆游、岳飞的忠贞报国也好,虽都是心灵备受煎熬,写下许多悲壮的诗词,但其人生观依然是乐观的,相信未来更美好。而像李白、苏轼等人,诗词虽风格豪放,充满激情,其人生态度倒不一定乐观,所

8、以就有了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愿常醉不愿醒”这样及时行乐的消极做法;也有苏轼“我欲乘风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