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之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 2、积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术语二、考点概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三、方法点拨 1、如何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达技巧?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
2、技巧的准确判定。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度和运用特点。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那么,对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简而言之,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所谓运用特点,指的是各种表达技巧在古诗中常以连用、套
3、用和兼用方式综合运用。因此还要从整体与局部、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用多个角度审视辨别。2、如何审题?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角度语”限定分析手法的角度,依据分析角度不同,试题可分为明示型和暗示型两种。明示题指明确指出考的是表达技巧,它又分未指出手法类别、指出手法类别和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三种。暗示题是未明确指出考表达技巧,但题干语“如何写出”“请赏析”已包含表达技巧在其中。【示例】指出下面古
4、诗鉴赏表达技巧题设题方式的不同点。(1)这首诗
5、
6、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诗的颔联
7、
8、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第二联
9、
10、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本诗
11、
12、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这四道题的题干都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以“
13、
14、”为界)。从分析范围看,(1)(4)属分析全诗型,(2)(3)属分析局部型。从分析角度看,(1)(2)(4)属明示型。(2)要求分析“修辞手法”,属于指出手法类别题。(1)属未指明具体手法类别题。(4)已具体指出全诗运用的表现手
15、法,属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题。(3)属暗示型。3、如何答题?要答好表达技巧题,必须把握住“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所谓“大三”就是答题三步骤:指(指出手法)→析(分析运用)→点(点出效果)。(当然,要视问法而定,有的题不一定把这三步全部答出。)所谓“小三二”,“三”就是指在第二步——分析运用时要答出三个要点。如“借景抒情”包括何景、何情、景与情的关系三个要点。“衬托”包括何为主体、何为衬体、主体与衬体何关系。“虚实结合”包括何为实景、何为虚景、虚景与实景间关系三个要点。“二”就是在第三步——点出表达效果时应包括两个要点,
16、一是这种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种手法(技巧)给表达的思想感情带来何种效果。运用“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可强化分点答题意识,提高规范答题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拿满分。【示例】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具体分析。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答:(注:不可答成“拟人”,拟人只在第一句有),将,。四、高考体悟1、(2
17、013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2、(2013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
18、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3、(2013安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