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

ID:16427742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_第1页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_第2页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_第3页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0358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首发)有虞同旅顺博物馆收藏一件“十四年成令”铜鼎。旅顺博物馆编:《旅顺博物馆馆藏文物选萃·青铜器卷》,第20号,文物出版社2008年9月。据描述,“盖器相合呈扁球体,盖上有三个圆形环,可却置,附立双耳,稍外撇,三蹄足。器盖外侧有阴刻铭文‘王后左相室’。口沿下阴刻铭文‘十四年成皋令赵容造公鼒容斗’。”(第52页)原书只有铜鼎照片而未专门附列盖、器铭文拓片。从照片来看,器铭可勉强辨认而盖铭干脆就见不到。此前已经著录的刻有“王后左相(引按,“相”字暂从流行释法)室”文字的鼎一

2、共有三件,即《集成》[1]4·2097、2360号的两件(据“铭文说明”,前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契斋拓本,后者也是考古所藏拓,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器身另有刻铭8字)与《新收》[2]第631号收录的一件“□昜”鼎(陕西清涧县出土,铭文14字刻于器身口沿)。另外,《新收》第807号收录一件刻有“王大后右相室”的鼎(陕西澄城县出土),器身与耳、盖的铭文内容相同;《新收》第320号收录一件“大子左相室”鼎(洛阳出土,铭文刻于鼎身口沿);洛阳大学文物馆收藏一件“王大后·大子左相室”鼎。刘余力、蔡运

3、章:《王太后左私室鼎铭考略》,《文物》2006年第11期,第65页图五、66页图六。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鼎,由于器铭与上引各鼎不同,应是第四件“王后左相室”鼎,未被《集成》等书收录的“十四年成皋令”等内容也属于首次发表。照片上的器铭虽不能全部辨认出来,但原书的释文肯定有误,比如所谓“鼒”字应释为“(鼎)”,而“公”、“斗”等笔画不清,所释应存疑。从格式及内容来看,口沿的这处铭文应属三晋文字,而其中的“造”字从贝、攴、告声,又是典型的韩国文字用法。裘锡圭:《啬夫初探》,《云梦秦简研究》,第243、

4、244页,中华书局1981年7月。后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郝本性:《新郑出土战国铜兵器部分铭文考释》,《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第118页,中华书局1992年。吴振武:《新见十八年冢子韩矰戈研究——兼论战国“冢子”一官的职掌》,陈昭容主编《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第320页,“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9月。因此,这件铜鼎的国别应为韩国。整理者将鼎铭的“成”释读为“成皋”(第52页),虽未明说鼎的国别,却与成皋为韩地的情况正相符合。已知的几件“王后相室”鼎均为

5、燕国刻铭,估计这件鼎的“王后左相室”等文字也不会例外。如果这个推测符合实际,就说明这件鼎原为韩国制造,后因某种缘由转用于燕国。从形制来看,该鼎属于战国中晚期三晋地区比较流行的样式。由于自韩昭侯至桓惠王时期的韩国君主在位时间都超过十四年,因此铸造该鼎的具体王世待定。“成皋”或作“城皋”,见于《战国策》等书,在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为韩国领土。《韩策一》“三晋已破智氏”章云:“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史记·韩世家》:“(桓惠

6、王)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地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第35——36页“战国·韩魏”,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元代吴师道等人以为策文的“成皋”就是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的“虎牢”(也叫“制”)。从战国韩文字中既有“(制)”(郑州出土,《陶汇》[3]6·147——148)、“司工”(《玺汇》[4]第2227号)、“戈”(《新收》第1728号,刻铭),也有“成皋”(上引鼎铭)的情况看,当时成皋、制地似为二地。类似的情况还可举出“命瓜(令狐)”(铜壶

7、,《集成》15·9719)与“奇氏(猗氏)”(方足小布,《货系》[5]第1723号;“陭氏”铜戈,《新收》第1705号)、“修武”(《玺汇》0302号)与“宁”(《集成》16·9997“二十七年宁皿”)等,据《水经·涑水注》引阚骃曰“令狐即猗氏也”、《史记正义》引《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故曰修武”,它们似是一地二名,但又都出现于同一国别的文字中,具体原因暂不宜强解。战国文字资料中首次出现的“成皋”地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体地说,从地名用字习惯方面为检讨旧说提供了依据。下面试作说明。鼎

8、铭“成”之“”从“咎”得声,自可读为“皋”。上古音“咎”在群母、幽部,4“皋”在见母、幽部,唐作藩编著:《上古音手册》,第40、6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下引上古音的资料均出自该书。二字的声母同属牙音且叠韵,读音很近。古书中有“咎”、“皋”及从“咎”、“皋”得声之字相通假的例证。比如,“皋陶”又作“咎繇”、“咎陶”等。高亨编纂、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710、711页等,齐鲁书社1989年7月。出土文献中也不乏“咎”、“皋”相通假的例子,比如,李家浩先生考证《玺汇》0049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