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

ID:16230379

大小:8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8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_第1页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_第2页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_第3页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_第4页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之治病法轨平脉辨证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脉形与主病浮芤洪大革--浮之阳脉;濡虚散--浮之阴脉;紧实长滑动促数--阳脉;沉伏牢弱--阴脉。背二十八脉脉形及主病二、左右两手脉候用药补泻阳脉无力而无沉候者-虚寒证;阴脉而见沉实者-积滞症,见于左为血分之积,见于右为气分或脾胃之积。阳盛阴虚汗之则死,阴盛阳虚下之则死。两脉均见浮弦--风寒两邪伤及营卫-小青龙汤左手见沉弦脉--水湿内伏阴分之证-五苓散右手见沉弦者--水饮内伏肠胃之证-十枣汤或控涎丹两手均见沉弦--水饮内伏于三焦-五苓散煎汤吞控涎丹右关浮洪有力--脾胃之火在气分也-轻则泻黄散重则

2、白虎汤;若见沉实且滑动者--脾胃之火在血分-轻则调胃承气汤重则大小承气汤若食积症--亦见右关沉实且滑-轻则保和丸加芒硝、鸡内金,重则大承气汤右尺洪数且滑实--命门火旺,水不济火-疗肾滋本丸;若沉实滑数--大肠火盛-大承气汤;若上盛下虚或浮濡无根--肾虚虚火上炎-六味地黄汤加牛膝、薄荷连翘磁石,清而降之;若下实上虚--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以升之补下元之水火--附桂八味丸三、脉之生克相生之脉自根而上。克制者,恐其亢甚,亢则害也--木无金制则横逆无道;金无火制则肃杀太过;土无木制则顽固而无生化也。相火之

3、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脉之不相生为病--所生者不足,补其母;脉之下相制为病--制胜者不足,不能制其所胜,补其制胜之母,微泻有余背李士材脉言。四、验舌以黑白黄赤之鲜枯燥润而定表里寒热虚实舌胖而白润--寒湿-胃苓汤舌胖而红润--湿热-六一散加黄柏知母,尺脉虚者加制首乌、茯苓舌无津液者燥证也,有寒热虚实之分寒证,舌如常无津者--脾不化津或多食香燥药而致-炙甘草汤热证,舌绛乏津者--燥热内服,津液受损-甘露饮加元参知母虚证,舌淡红而光滑乏津者--金水两亏,而下泉告竭之证-三才汤实证,舌黄乏津-

4、-胃火内燃,燥干津液之证-调胃承气汤加生地麦冬舌深黄有芒刺且枯萎者--胃火旺极,肾水枯涸-调胃承气汤加鲜石斛麦冬生地元参舌苔黄罩黑而干枯者--胃火旺极,似火似水--调胃承气汤重加石斛生地元参麦冬知母舌苔黑而润泽者--北方寒水之色-理中汤舌苔白胎而润泽者--风邪在表之候-消风散加姜半夏舌苔白如粉而润泽者--寒证-四逆汤舌苔白如粉而枯萎者--金水两亏-桂附八味汤舌紫而润--寒证-附子理中汤舌尖绛而生刺--水虚火旺-元麦地黄汤舌尖绛如镜者--胃火灼干肾水-元麦地黄汤加石斛生地元明粉舌裂出血--燥火证-玉

5、女煎加生地元明粉一、外感内伤辨并治法(1)外感内伤均有恶寒发热头痛。两者之区别:病因--外感-外邪阻于营卫之间,营卫不得两相和谐;内伤-肺气太虚,营卫不得和养皮毛也病性--外感-突然而起,同时而作,身觉寒而皮如烙,头痛如破,毫无间断;内伤-恶寒一阵即身热不寒,热不在皮肤而在肌肉,以手扪之便晓(劳倦发热)外感之寒-虽近火不除;内伤之寒-得温则减外感之热-手背热;内伤之热-手心热外感之头痛-痛如破不休;内伤之头痛-时作时止外感之口知味而不欲食;内伤之口不知味而不欲食外感言壮而身轻;内伤则言怠惰而身重(

6、2)外感六淫之脉证风脉--左手浮缓,右手较虚,见身必寒恶风而有汗-桂枝汤;--左脉浮弦,右脉浮虚-消风散除藿朴加芪术寒脉--脉浮紧,见身痛无汗恶寒-重者用麻黄汤;轻者九味羌活汤除生地黄芩--伤风兼寒,脉紧,烦躁,无汗-大青龙汤暑脉--浮虚,见身倦短气头眩面垢-宜清暑益气汤、十味香薷饮甚则大顺散湿脉--沉细且涩,见身重,足酸,或骨节痛--脉带浮者,风寒湿之在表-桂枝附子汤--尺脉沉细带弦,口渴,小便不利-里湿-五苓散--湿热在上中二焦--右寸关脉必沉弦带数,见症或口渴引饮-苍术白虎汤--湿热在中下焦

7、者--左关尺脉必沉细带弦,见症或小便赤涩-四苓散、六一散燥脉--细涩无神,见皮肤枯槁,口舌乏津-滋燥养荣汤或润燥生津汤或三才膏--胃火劫津而燥者-清燥润肺汤或泻黄散并调胃承气汤火脉--脉浮缓,见身热而口不渴--火在表-升阳散火汤--右寸关脉洪滑且长,见口渴,烦躁,鼻干不得眠--火在脾胃之分-白虎汤--左寸关脉洪数有力,见懊且烦,欲呕或目赤吞酸--火在心肝血分-泻青丸加川连、石决明、钩藤--两寸关脉俱洪滑且实,见胸满身热或作谵语--胃火旺盛在血分-三承气汤--尺脉沉实且数,见小便不利(膀胱湿热??)

8、-滋肾丸或河间桂苓甘露饮--左右手脉均浮洪数实--表里气血表里俱有火-防风通圣散或大柴胡汤温病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谓温病。凡病之发,不脱太阳一经(脉浮汗自出也可用桂枝汤加减)桂枝汤-太阳中风或少阴经之宜汗者亦可用。少阴本阴标寒,非温不散。温病之用桂枝汤,须加生地养阴清热(此温病并非风温??);温病见脉浮,内热口渴亦可用桂枝汤加生地青蒿精研仲景之伤寒、脉、方、药(温病亦可用之)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为内伤不足,水不涵木-六味地黄汤治此温热--冬不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