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歌书解经--诗篇1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梦的人生引言人生要有梦。梦能够给人生带来快乐。梦能够激起人生的火花。梦能够确立人生的信念。被掳的以色列人一直有一个梦——耶和华回转,使他们归回家乡(赛14:1-2,35:11,48:20,52:7-9;耶29:14,30:3,33:7、10-11;摩9:14)。当他们的梦实现时,他们是什么反应呢?在本文,我们将揭开诗篇126向我们展现的以色列人的“有梦的人生”。同时,我们也会尝试处理诗篇126的几个难题:1)1-3节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抑或是对未来的期待?2)第1节中的“使……归回(bWv)”、“被掳的人(tbyiv)”、“做梦的人(~yij
2、.lox.K)”和第4节中的“使……归回(h"bWv)”、“被掳的人(WnEtWb.v)”的翻译问题本文所依据的译本为和合本修订版。;3)第4节诗人祈求的是什么?更多的人归回抑或是为归回后的艰难生活?我们将会从背景、结构和文本三方面来诠释诗篇126,尝试处理此诗篇中的难题。一、经文背景从诗篇主词是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诗篇126是一首群体诗篇。学者常将诗篇126归为群体哀歌。卜洛克(C.HassellBullock):《诗篇概论》(中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页236;范甘麦伦(WilliemA.VanGemeren
3、):《诗篇(下)》(麦种圣经注释;中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页1599;W.H.Bellinger,Jr,Psalms:ReadingandStudyingtheBookofPraises(Peabody:Hendrickson,1990),45;LeslieC.Allen,Psalms101-150,Revisededition,WordBiblicalCommentary(Nashville:ThomasNelson,2002),229.但是,我们发现,诗篇126中并没有哀伤和哀求的气氛,也没有出现哀歌所具有的典型元素,如因境
4、遇哀伤、认罪、求攻击敌人、控诉上帝等,反而强调的是积极的盼望。LeAnnSnowFlesher,“Psalm126,”Interpretation60(2006.10):434-436,here435.唐佑之也因着诗篇126中所弥漫的积极与欢乐的气氛而将之归为“会众信靠诗”。唐佑之:《诗中之诗(第三集):信靠诗》(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1),页10、297。张国定将之归为集体感恩诗。张国定:《诗篇(卷四)》(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2004),页245。而潘朝伟则称诗篇126为带着感恩的民众祈求诗。潘朝伟:《诗篇(下册)》(中文圣经注
5、释;香港:基督教文艺,2007),页650。我们认为这种归类较为合适。12关于诗篇126的写作日期和背景,学者们大多认为是后流放时期。Allen,Psalm,230;范甘麦伦:《诗篇(下)》,页1600;SamuelTerrien,ThePsalms:StrophicStructureandTheologicalCommentary(GrandRapids:Eerdmans,2003),825;欧尔顿(RobertL.Alden):《诗篇》(天道研究导读;中译;香港:天道,1998),页232;LorenD.Crow,TheSongsofA
6、scents(Psalms120-134)(Atlanta:ScholarsPress,1996),65.当以色列人回忆起他们的梦——“耶和华回转”实现的那一刻,他们难以抑制心中的喜乐。张国定:《诗篇(卷四)》,页245;欧尔顿:《诗篇》,页232。诗篇126属于“上行之诗”(诗120-134)的一首。关于上行之诗,有几种解释。张国定认为两种解释较为合理:1)十五首“上行之诗”(诗120-134)是祭司在上圣殿,进入尼诺加尔门之后的十五个阶梯时所唱的诗歌,每一个阶梯一首。2)十五首“上行之诗”是敬拜的诗歌,是信徒上耶路撒冷圣殿敬拜神的时候所
7、唱的诗歌。张国定:《诗篇(卷一)》(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1999),页33。卜洛克指出,“上行之诗”是每年节期到耶路撒冷过节的朝圣旅途中所吟唱的诗歌。这节期很可能是住棚节。从126:5-6,127:2等丰收意象可看出。卜洛克:《诗篇概论》,页126-127。并且,相当可能的是,后来在住棚节时,利未人就站在圣殿的十五级阶梯上吟唱这十五首诗歌。卜洛克:《诗篇概论》,页127-128。Goulder把“上行之诗”的文学目的延伸得更远,认为这些诗篇在古代以色列的生活中具有某种特殊用途。他的假设是:在尼希米时期,某个利未人为了祝贺尼希米的伟大成
8、就而写了这些诗篇。Goulder认为每一篇的“上行之诗”都是为庆祝尼希米每一阶段的成就而写的。MichaelD.Goulder,“TheSongsofAscentsandN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