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10060
大小: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申论2010热点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新型农工城乡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时期是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
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
4、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考,试大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
5、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工城乡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实施“农民素质培育”工程 考试大论坛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需要培养高素
6、质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其民主法制意识和科技致富能力,培养有文化、守法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施“农民素质培育”工程。 一、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宣传讲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国情、省情以及自身情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努力增强农民群众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进一步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使之自觉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理论
7、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宣传教育;对广大农民群众,则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重点。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和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鼓励农民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坚持以人为本
8、,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文明和谐、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三、科技文化教育。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