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13193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 如今,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GDP的快速增长却难掩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软肋,大量企业掉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工信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在30%以下,这说明我国技术自给率低,较多依赖进口。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绝非一个制造强国。中国企业必须通过跟随型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后起者优势”,迅速缩短与领先者的距离。然而,真正重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因此,逐步转向引领型技术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才能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
2、强国的转变。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以一汽解放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以下简称:一汽锡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探索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向引领者战略转型的可行之道。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战略和影响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分类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lnnovation)的概念,并在1928年发表的《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再次提出创新是个过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技术创新作出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运
3、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改进老产品质量,研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归结为先进性、周期性、风险性、收益性这四大主要特点,见图1-1。 在企业技术创新分类上,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具有不连续的特征,通常也被称为革命性技术、突破性技术、根本性技术或不连续性技术;第二种类型强调技术的连续性特征,通常也被称为渐进性技术、进化型技术或连续性技术。当然还可根据创新主体不同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或委托创新,本文主要采纳被广泛认可并使用的以下几种,见图1-2。 我国虽然取得了连
4、续30多年快速增长,但是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延续性创新或连续性创新,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尽快向结合破坏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转变,即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形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典型的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两种,即引领型战略和跟随型战略。本文所强调的引领型战略就是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不断创新,并保持后续的创新能力,一路领先,始终处于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一般来说,采用引领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往往会有独立性、高投入、不可预见性这三个特点。鉴于技术实力和投资规模等因素,引领型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全面引领型和局部引领型。 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由尼德尔提出,其核心就是跟随者
5、在引领者获得创新进展后,学习引领者创造的新知识,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自己做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创新的溢出效应。根据跟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可以将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分为三种类型:即被动跟随型,紧密跟随型,主动跟随型,见图1-3。“类型Ⅲ—主动跟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建模阶段,验证追赶阶段,局部领先阶段。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宏观环境、市场需求,等等。企业创新发展良好的关键还是在于
6、内部因素,根据笔者在企业近30年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的战略、文化、管理、组织、流程、人才、激励、资源等,(见图1-4)。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其中每个方面都是企业创新技术提高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八个环节共同作用,才能够有效提高技术创新,尤其引领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汽锡柴技术创新战略转型过程分析 一汽锡柴从成立至今共经过四次创业转型时期。 被动跟随型阶段(第一次创业) 一汽锡柴第一次创业期间属于典型的“跟随者类型Ⅰ”—被动跟随型。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主要通过仿制国外机型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见图2-1。由
7、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虽然基本仿制成功了,但是在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始终难以赶上原机水平,始终无法消化、吸收原机技术,因此被引进的技术难以生根、开花和结果。 紧密跟随型阶段(第二次创业) 一汽锡柴第二次创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前几十年技术创新的积累,并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见图2-2。这一次的创业转型具有明显的“跟随者类型Ⅱ”—紧密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