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14553
大小:10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创建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8年12月26日)戚世钧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校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一、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以来的工作回顾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3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务公开不断推进。通过公开选拔,竞争择优,规范有序地做好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校有24个党总支(分党委),154个党支部,党员3210名,其中教工党员1241名,学生党员1969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及“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等荣誉称号。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实质合并,平稳过渡,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实质合并。精心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等规划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党政机构和各级领导干部队伍,设立了18个教学院部,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大学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推进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23 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大局稳定,全校上下形成了人心振奋、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党委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学科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农等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由14个增加到47个;省级重点学科由6个增加到25个。成功申报和建设了7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实验基地和研究中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007年荣获“河南省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学校紧紧抓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机遇,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从2005年全面启动评建工作,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全校上下万众一心,创新工作,于200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000万元;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省级以上精品和优秀课程48门;省级以上名牌及特色专业7个;“十一五”规划教材23部;承担省级以上教研项目55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9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在校生人数位居河南高校前列。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3 论文“盲审”通过率达到99%;毕业生考研率明显提高,就业率名列河南省高校前茅,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四届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名;2007年,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团体总分名列全国高校第24位;在河南省第15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提升引进层次、加强培养提高、优化整体结构、形成团队梯队”的方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目前,全校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17.4%,增长近3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由30.8%提高到36.5%。现有双聘和特聘院士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特聘教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40余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8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128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4人。形成了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和教学科研团队,保证了教学科研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围绕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8项,省部级23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0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152项;转让科研成果863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6项;发表学术论文7876篇,被SCI、EI、ISTP等收录560篇;出版学术著作230部。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由2000余万元增长到近5000万元。《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三年来影响因子跃居河南省高校社科版学报第4位。合作交流与社会服务不断进步。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和国外30余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中国粮食发展高层论坛”、“发展中国家粮食储藏技术培训班”等高层次学术会议与培训,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承担国家援外培训任务的高校。与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等。与省商务厅、科学院、农科院、工商联、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三磨”所等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与周口、驻马店、濮阳、鹤壁等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校市合作新模式;与中储粮总公司、双汇集团、许继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争取并完成了总投资额为26亿的“上海外高桥粮食储备库及码头设施项目”等多项规划设计任务。汶川大地震之后,及时组织专家赶赴灾区进行灾后粮食系统规划与重建工作,受到社会高度赞誉。23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统筹规划,整合办学资源,及时置换梧桐街校区。在一期27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完成了新校区二期8栋学生公寓、体育训练中心等6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和供暖工程,顺利入住师生15000余名,实现了主校区的成功转移。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是河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7亿元,拥有各级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36个;馆藏中外文图书240万册,中外文期刊5700多种;体育运动场地面积8.7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和谐校园创建成效明显。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持民主管理,紧紧依靠师生办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建设明显进步。切实加强统战、离退休和群团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落实离退休政策和待遇。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维护教职工权益,二级教代会建设成效显著。共青团工作扎实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条件保障,后勤、图书、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和“郑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财务、审计、产业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贫困生资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不断完善23 ,获得“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友好合作单位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学校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离上级要求及师生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突出的是:办学层次和内涵建设与创建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博士授权单位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没有实质性突破;发展需求与办学资源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办学资源亟待进一步盘活、整合与优化,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机关干部服务水平、执行能力、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教风、学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努力加以解决。各位代表、同志们,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以来的五年,是广大师生员工23 战胜重重困难、团结奋进的五年,是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学校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此时此刻,我们不要忘记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和老同志,是他们奠定了办学基业,传承了优良传统,他们艰苦创业和勇于改革的精神将永放光芒;我们不要忘记组建大学初期那些奋战在莲花街校区、森林公园教学点和各个校区的同志们,他们斗酷暑、战严寒,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顾全大局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永放光芒;我们不要忘记在学校全面融合、新校区建设、本科教学评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等各项工作中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广大师生员工,他们爱校兴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和主人翁精神将永放光芒。回顾近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诸多体会,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思想是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科学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体现实力。只有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才能有效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是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实现23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神圣目标。群众路线是基础。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才能形成推动学校进步的强大合力。党的建设是保证。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创建高水平大学进程今后一个时期,对我校来讲,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的提供了大好机遇。中原崛起进程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要求,精心谋划学校未来。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施人才兴校和科技强校战略,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坚持开放办学,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办学功能,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贡献。23 ——创建高水平大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高水平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高水平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管理;必须注重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必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性。实现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就要不断解放思想。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蒸蒸日上。实现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就要振奋精神,加压负重,克难求进,加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就要努力加快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构建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就要着力加快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过渡,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在国内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3 ——特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由之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已经积淀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继续坚定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形成更加突出的特色,以特色彰显优势,用优势突出特色,把我校办成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突出学科建设特色。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重点支持粮油食品储藏加工、粮油仓厂建筑与结构、超硬材料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努力做到“立行业需求之地,顶国际领先之天”,使其整体实力和水平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学科与基础学科、相关学科的交叉、集成与整合,培育新的学科优势,辐射带动各学科整体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紧跟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突出培养人才的个性特点,按照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及教材建设力度,健全特色专业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层次、高质量、特色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巩固科技创新特色。面向国家行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粮油食品和超硬材料领域科技战略需求,找到比较优势,选准主攻方向,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主动承担和参与重大项目,参与决策咨询,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23 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要服务基地。——突出重点,确保完成两大任务创建高水平大学,就要找准影响全局、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着力解决、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确保获准博士授权单位。牢固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努力把学科建设提高到新层次、新水平。理顺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把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分别落实到各学院、各学科和职能部门,落实到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中,落实到学科成员各项工作中。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切实加强学校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监督评估。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营造学科氛围。重点巩固提高特色优势学科,支持扶植新的优势学科,建设好其它学科。今后5年,新增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以上,二级重点学科10个以上;新增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以上;每个校级重点学科组成1-2个校级科研团队,每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1个以上的校级创新团队,在全校打造8-10个有影响力的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获准博士授权单位是提高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前提条件。要根据全国博士授权单位规划建设的23 新形势、新政策,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突出重点,优先发展规划建设博士点学科,积极筹措资金,每年平均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确保3年内获准博士授权单位,5年内获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3个,实现几代工大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新校区办学功能总体完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的政策精神,盘活和优化配置各校区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降低运行成本。积极推进实施校区置换,多思路、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集中力量建设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校区,尽快结束多校区办学的现状。遵循统筹规划、服务办学原则,以“现代化、网络化、生态化”为目标,加快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总体完成30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建设任务。把工程实训中心、粮油食品检测检验中心、结构实验中心等作为重点,加快建设。着力抓好粮油食品、土木建筑、材料科学与工程、文科组团和艺术教育等教研大楼的建设,同时完成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活动中心、运动场等配套建设。创新思路,科学论证,千方百计解决好教职工住房问题,不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统筹兼顾,抓好六方面工作创建高水平大学是个系统工程。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确保完成两大重点任务,还要认真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23 坚持质量立校,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贯彻“巩固评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打造质量品牌、着力提升层次”的方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新办专业水平,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努力构建多学科、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全力建设好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五大体系”,包括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教学管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条件保障体系和全员育人体系。5年内,新建8-10个省级以上特色和名牌专业;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立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70项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0项以上。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与服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继续深化职业发展教育改革,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和贫困生资助工作。23 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加强学位点和导师队伍建设,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科研需求扩大招生规模,逐步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师生共同创新的培养机制,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人才兴校,努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需要的人才队伍。启动实施“人才建设‘535’工程”。全面支持配合博士授权单位申报和规划建设工作,5年内,达到在校工作的博士500名以上,教授300名以上,在国内同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50名以上。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质量与数量并举,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调整引进重点,提高引进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省级、校级特聘教授等优秀学科带头人,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大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和管理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创新有利于集聚高水平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遴选、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科技强校,努力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大学应当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应当成为解决重大科学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和推动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23 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创造大成果。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注重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研究。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现有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重视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现与自然科学研究的相互融合与促进。突出特色,继续做好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今后5年,年均获得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文献收录的论文达到300篇以上,科研经费8000万元以上,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10项以上。5年内,获得国家三大奖励2-3项,国家发明专利50件以上,建设5-7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坚持文化铸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精神文化。认真总结建校以来优良办学传统,传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继续加强“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博学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诚信”的学风建设。加强校训、校歌、校史教育。创新发展学术文化。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大力弘扬学术民主、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23 阳光体育运动、工大讲坛等活动的示范作用,构建并完善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平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制度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把制度创新的成果不断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以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建设内容的认同性,充分体现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关系;执行规章制度,要坚持明确职权,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维护好广大师生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建设环境文化。充分发挥中原历史、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设计建设幽静别致的人文校园景观、工作设施、生活条件和形象标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推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为师生创造和谐稳定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坚持管理创新,努力建立高水平大学管理模式。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坚持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在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和实施机制,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学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继续完善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行目标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年度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23 积极稳妥地探索以人事、财务改革为核心的校院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转变机关职能,加强对学院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服务。健全学院科学决策、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激发学院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有条件的学院,探索建立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深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办学经费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管理的重点是搞好宏观规划、项目任务成本核算、服务质量测评等工作;后勤服务的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校内企业资源,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制度创新,科学规范工作程序。按照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继续系统修订、建立健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坚持开放办学,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办学新局面。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交流与合作,是高校激发办学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理顺分配机制,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与国际上的知名大学联合开展3-4项博士和硕士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以学分转移为基础的校际学生交流。加强海外引智工作,着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大力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规模,在我校23 粮油食品等优势学科开展留学生教育。科研方面,与国外相关机构或科研单位联合建立2-3个研究中心、合作实验室等,搭建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主办、承办10次以上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争取在国际技术转让等方面实现零的突破,不断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抓住国家产业战略转移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开放办学的力度和深度。争取与更多的大型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研究所等高层次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大力推进校市合作、校院(所)合作、校企合作等,鼓励各学院与更多的企业或科研机构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建立河南工业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使之成为联系社会、谋求合作、共同发展的组织。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三、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保证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先进性为重点,以我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思想保证。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深入23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抓实抓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大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力度,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保证学校在机遇面前迈大步,在挑战面前不停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构建全方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加强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两级班子治校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着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能力,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能力。加强学院班子建设,健全院(部)党政集体领导、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不断改善领导方式,提高工作效能,把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23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努力创造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启用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有本事、干成事的干部;重视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考核机制,健全目标管理模式,增强领导干部主动适应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院(处)级党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团结广大师生员工的核心,是落实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进一步加强。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加强党总支、党支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的创新,保证开展工作和活动的经费,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加强党校建设和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的工作理念。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坚持以人为本,23 倾听师生呼声,切实解决师生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遵照“两个务必”和“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反对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用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和完善惩防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为学校改革发展保驾护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广泛动力。以凝聚力量、发挥作用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对统战、老干部和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工作通报制度,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落实老干部政策,坚持和完善校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继续发挥“关工委”和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组织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教学督导等工作中的作用,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强各级工会职能,确立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教代会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团结广大青年、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方面的作用,组织和引导他们为学校建设发展建功立业。23 各位代表、同志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工大人历经坎坷,自强不息,薪火相传,学校事业逐步壮大,蓬勃发展,成绩喜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落在了我们身上。回顾历史,我们心怀感激,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全校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必须清醒认识到,创建高水平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不断把学校的事业推向前进;一定要务实高效、埋头苦干,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倍努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创建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