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80461
大小:6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化学必修1、2》资料汇编(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学业考试《化学必修1、2》复习资料汇编)(三)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①原子组成:原子核中子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组成质子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XAZ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②原子表示方法: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A=Z+N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④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HHe
2、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⑤元素周期表结构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元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26,若排满为32)周主族(7个)(ⅠA—ⅦA)期族(18个纵行,16个族)副族(7个)(ⅠB—ⅦB)表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Ⅷ族(8、9、10共3列)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⑦元素周期律:从左到右:
3、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c、金属单质间
4、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⑧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
5、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只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2、化学反应速率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
6、的增加,v==△C/△t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3、原电池(Zn—H2SO4—Cu)负极(Zn):Zn—2e-==Zn2+正极(Cu):2H++2e-==H2↑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前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b、有电解质溶液c、形成
7、闭合回路4、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①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a、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个共价键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b、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CCl4不仅不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②烷烃: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
8、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③a、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b、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点燃c、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CnH2n+2+(3n+1)/2O2nCO2+(n+1)H2Od、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