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本构模型综述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

ID:1237926

大小:10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9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_第1页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_第2页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_第3页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_第4页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的本构模型综述1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内容土体是天然地质材料的历史产物。土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材料,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后,其变形具有非线性、流变性、各向异性、剪胀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描述土体的真实力学—变形特性,建立其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在各种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学模型,即为土体的本构关系。自Roscoe等1958~1963年创建剑桥模型以来,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数百个土的本构模型,包括不考虑时间因素的线弹性模型、非线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和考虑时间因素的流变模型等。本文将结合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综合分析已

2、建立的经典本构模型,指出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土本构模型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2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早期的土力学中的变形计算主要是基于线弹性理论的。在线弹性模型中,只需两个材料常数即可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即和或和或和。其中邓肯张双曲线模型是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非线弹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土塑性力学的发展为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Drucker等(1957年)提出在Mohr-Coulomb锥形屈服面上再加一组帽形屈服面,Roscoe等(1958年~1963年)建立了第一个土

3、的本构模型——剑桥模型,标志着土的本构模型研究新阶段的开始。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非线性力学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土工试验的发展,为在岩土工程中进行非线性、非弹性数值分析提供了可能性,各国学者提出了上百种土的本构模型,包括考虑多重屈服面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和考虑土的变形及内部应力调整的时间效应的粘弹塑性模型。此外,其他本构模型如土的结构性模型、内时本构模型等也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土本构关系,有的学者则借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自组织、自学习功能来反演土的本构关系。3几种经典的土本构模型3.1Mohr-Coul

4、omb(M-C)理想弹塑性模型Coulomb在土的摩擦试验、压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的基础上,于1773年提出了库仑破坏准则,即剪应力屈服准则,它认为当土体某平面上剪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就进入屈服。其准则方程形式一般为:。其中,为土的粘聚力;为土的内摩擦角;为屈服面上的正应力。这个函数关系式通过试验确定。M-C条件为:。在平面上的屈服曲线为一封闭的非正六边形。现在,M-C准则仍被广泛应用,该准则在平面上的拉、压轴相等时即为广义Tresca准则。M-C准则比较符合试验,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三维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存在角点奇异性

5、,且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3.2Drucker-Prager(D-P)模型1952年Drucker和Prager首先把不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Coulomb屈服准则与不考虑净水压力P影响的Mises准则联系在一起,提出广义Mises理想塑性模型,即D-P模型。D-P模型的屈服面方程为:。D-P屈服函数所表示的屈服面在平面上是一个圆,更适合数值计算。但是作为近似计算,D-P模型仍被广泛应用,它的主要缺点也是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3.3Cam-clay(Cam)模型Cam模型由英国剑桥大学Roscoe等人于196

6、3年提出,其屈服面方程为:1965年,Roscoe,Burland分别研究了Cam模型屈服面与临界状态线及正常固结线的关系,根据能量方程对Cam模型屈服面的形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修正Cam模型。在平面上修正Cam模型的屈服面是通过原点的椭圆形曲线。屈服面函数为:Cam模型只有3个参数,且易于测定,因此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模型之一。模型的主要缺点是受到传统塑性理论的限制,且没有充分考虑剪切变形。3.4Duncan-Chang(D-C)模型1970年Duncan和Chang根据Kondner(1963年)的研究成果,将三轴

7、试验得到的土体(轴向应变)曲线用下述双曲线方程来表示:。其中,a,b均为试验常数。由试验最终得出D-C模型的切线模量方程为:1980年,Duncan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改用体积变形模量K作为计算参数,将E-V模型修正为E-K模型。D–C模型能反映土体的主要变形特性,且采用加载模量和卸载模量来部分反映土的非线性性质,所采用的参数少,具有比较明确的物理意义,且可由常规的三轴剪切试验确定,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土的剪胀性,也不能反映中间主应力对模量的影响,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针对

8、许多土体存在剪胀性的真实性状,沈珠江(1986年)等提出了考虑球张量和偏张量相互交叉影响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是一种可以考虑土体剪胀性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模型。3.5Lade-Duncan(L-D)模型Lade-Duncan(1975年)根据对砂土的真三轴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砂土类的真三轴弹塑性模型。该模型的屈服函数由试验资料拟合得到,它把土视作加工硬化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