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98345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论文..摘要: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等种种去专业现象,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变。最后,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关键词:听评课;范式;课堂观察;分析框架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
2、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然而,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诸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去专业的问题,因此亟需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旨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一、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现象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听评课只被
3、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成为个别教师的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总的来说,当前的听评课制度“去专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单处理听评课的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一是进人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过程中,听课时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结果往往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得到一个分数,而且该分数常常是无法解释的。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用一节随
4、机抽到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二)任务取向简单地说,任务取向就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首先,大部分人的听评课动机是任务取向的,即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有的是学校规定的,有的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多听课。其次,开课目的仅是为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主动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评课的程式化。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多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言;即使发表意见,也往往过于客套,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
5、。要么大而全,不着边际地说几句,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要么评课由教研员或专家把持,评课成了“一言堂”。(三)不合而作评课群体中有三类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评课。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听评课成了他们的中心工作,这类人的假设是“我权威,我评课”。二是“仿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模仿。模仿可细分为两种,即仿校内有经验的教师和仿校外的名师,这类人的假设就是“我模仿,我听课”。三是“听课专业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是一种任务,这类人的假设就是“为听课而听课”。此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一类人是“做课专业
6、户”,经常在全国各地“做课”,如借班上课、抽班上课等,希望更多的教师都能够按照他的“课样”上课。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工业思维”,也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严重缺失。为此,迫切需要探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问题,构建一个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范式。二、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一)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秉持简单的思维,习惯于片面思考、静止类推。对一堂课的评价,经常是没有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
7、境等因素,没有把小整体放到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都是以固定、单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实际上,我们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思考,在坚持“1+1”的同时,还要坚持“2”本身。同时,还要考虑自组织、个体性、情景性的因素。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艺术,它是无序、非线性的,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二)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在听评课过程中,对立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本
8、位,评课人往往都是“由己及人”,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二是责任缺位,如“今天我没准备要讲话,既然一定要我讲,我只好讲几句……”。三是角色凝固,上课人、听课人、评课人角色和地位凝固,没有认识到听评课其实是个合作体。因此,我们倡导理解的思维。要求听评课时必须考虑:一是情景性,也就是说,必须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离开情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